[发明专利]一种卫星导航增强系统的定位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20195.3 | 申请日: | 2007-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980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军;朱衍波;刘强;薛瑞;王志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5/14 | 分类号: | G01S5/14;H04Q7/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卫星 导航 增强 系统 定位 方法 | ||
1.一种卫星导航增强系统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用户站接收相邻参考站的信息,并确定用户站和相邻参考站的共视卫星,对用户站某一时刻卫星到用户站的伪距进行校正;
步骤2:对多颗卫星到用户站校正后的伪距进行定位解算,得到用户站差分定位的三维坐标;
步骤3:使用所述用户站与所有相邻参考站差分定位得到的用户站三维坐标经加权平均计算得到最终的分布式区域增强用户定位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导航增强系统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具体为:
步骤101:用户站接收所述相邻参考站的信息为相邻参考站的伪距校正值及参考站的三维坐标;
步骤102:由卫星到参考站连线与卫星到用户连线的夹角∠j和所述参考站的伪距校正值计算可得到用户站的伪距校正值;
步骤103:利用所述用户站的伪距校正值对用户站的伪距进行校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卫星导航增强系统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01相邻参考站的伪距由参考站到导航卫星的伪距和相位观测方程得到,所述参考站到导航卫星的伪距和相位观测方程为:
式中,ρi表示参考站到卫星的伪距;dτ表示钟差;i表示观测的相位小数;Ni表示整周相位模糊度;λ表示波长;RR表示参考站至卫星的真实距离,其中包括参考站的三维坐标;v1,v2表示接收机测量噪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卫星导航增强系统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02中所述用户站的伪距校正值可由下面公式得到:
ΔρU=ΔρR×cos∠j
式中,ΔρU表示用户站的伪距校正值,ΔρR表示参考站的伪距校正值,cos∠j表示卫星到参考站连线与卫星到用户连线的夹角∠j的余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导航增强系统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为:
步骤201:对于用户站和相邻参考站的共视卫星,对所述多颗卫星到用户站校正后的伪距进行定位解算;
步骤202:根据对所述用户站校正后的伪距定位解算可以得到用户的三维坐标,该坐标即为利用此参考站差分后得到的用户定位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卫星导航增强系统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01中,对于所述用户站和相邻参考站的共视卫星,使用最小二乘方对所述多颗卫星到用户站校正后的伪距进行定位解算。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卫星导航增强系统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01中包括获得四颗以上的卫星到用户站校正后的伪距进行定位解算,可以解算出用户的三维坐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导航增强系统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具体为:
步骤301:根据参考站定位域定位误差协方差函数获得参考站定位误差与等效距离误差之间的误差关系系数矩阵;
步骤302:用户周围有n个参考站,利用每个参考站得到的所述用户定位结果和所述参考站定位误差与所述等效距离误差之间的误差关系系数矩阵作加权平均,得到最终的分布式区域增强用户定位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2019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