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井水泥缓凝剂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20344.6 | 申请日: | 2007-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809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8 |
发明(设计)人: | 邹建龙;朱海金;屈建省;高永会;张清玉;谭文礼;孙富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9K8/46 | 分类号: | C09K8/4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谢小延 |
地址: | 10072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井 水泥 缓凝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石油钻井、完井或固井作业的水泥浆的缓 凝剂。
背景技术
本发明所述的水泥缓凝剂是水泥外加剂中的一种,通常用于油、 气井注水泥作业所使用的水泥浆中。在油气井注水泥作业中,通过 泵送将水泥浆注入井内,经替浆将水泥浆顶替到套管与井眼之间的 环形空间,达到封隔油、气、水层、保护生产层和支撑保护套管的 目的。水泥浆在送至所要求的位置以前应具有良好的可泵性。随着 水泥浆中水泥活性成分水化反应的进行,水泥浆的稠度将会增大, 当稠度达到一定值时,水泥浆就会失去流动性而无法泵送。因此水 泥浆的稠化时间是控制固井作业、保证施工安全和固井质量的关键 参数。为了准确地控制水泥浆的稠化时间,扩大油井水泥的使用范 围,必须在水泥浆中加入缓凝剂以延缓水泥和水之间的反应速率, 调节稠化时间。
现在普遍使用的水泥缓凝剂主要有:木质素磺酸盐类、羟基羧 酸盐类、糖类及其衍生物、低分子量纤维素类、硼酸及其盐类等。 但这些缓凝剂均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木质素磺酸盐类只适合在 中低温(≤90℃)下使用;羟基羧酸盐类只适合在较高温度(≥120℃) 下使用;糖类化合物加量非常敏感;纤维素类影响水泥石的强度发 展;硼酸通常需和其它缓凝剂复合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井水泥缓凝剂,其含有两种类型的 组分,一种是含有羧酸基团的多元共聚物,另一种是有机膦酸及其 盐类。该水泥缓凝剂适用温度范围宽,而且可与多种外加剂配伍, 具有良好的相容性,适用于各种级别的油井水泥,适用于淡水、盐 水、海水等多种水质,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浅井、中深井、深井及超 深井中。
本发明的水泥缓凝剂,它包含以下组分:
a)至少一种含有羧酸基团的多元共聚物,重量份数为60-90;
b)至少一种有机膦酸及其盐类,重量份数为10-40。
其中所述的含有羧酸基团的多元共聚物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2,000-20,000,优选4,000-8,000,该共聚物为二元、三元或四元 共聚物,共聚单体选自A类化合物中的1-2种和B类化合物中的 1-2种。
A类化合物为一元或二元不饱和羧酸及其酸酐或盐类,具体 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富马酸、衣康酸、柠康酸或中 康酸。
B类化合物包括:乙烯磺酸盐、丙烯磺酸盐、苯乙烯磺酸盐、 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乙烯膦酸、丙烯酰胺、N,N-二甲基丙 烯酰胺、丙烯腈或N-乙烯基吡咯烷酮。
该多元共聚物可选用各种熟知的聚合方法制备,通常可采用水 溶液聚合方法。一个典型的聚合方法为:将所有单体溶解在去离子 水中,加入到反应器内,将反应器放入60℃恒温水浴中,向反应器 内通入30min的氮气以排除氧气,待反应器内水溶液温度达到60 ℃后,加入少量的过硫酸钾溶液以引发反应,使反应持续3h-4h, 制得多元共聚物溶液。共聚物溶液可以进一步干燥制得粉剂,也可 直接使用共聚物溶液,其有效含量按单体总质量占共聚物溶液总质 量百分比计。
其中所述的有机膦酸及其盐类可选自烷基膦酸及其盐类,具体 如:氨基三甲叉膦酸、乙二胺四甲叉膦酸、丙二胺四甲叉膦酸、尿 素四甲叉膦酸、二乙烯三胺五甲叉膦酸、羟基乙叉二膦酸、2-甲 叉膦酸丁烷三羧酸和2-羟基乙烷二甲叉膦酸。
其中所述缓凝剂组分的重量份数均指纯组分的重量份数,若缓 凝剂组分为水溶液,则指其有效含量。
本发明的水泥缓凝剂具有以下优良性能:
(1)适用温度范围宽,可以达到30℃-230℃。
(2)适用于淡水、海水、欠饱和盐水、饱和盐水、高矿化度 水。
(3)具有良好的相容性,适用于各种级别的API水泥,并与 多种外加剂配伍。
(4)性能稳定,加量没有敏感点,稠化曲线形态好,过渡时 间短。
(5)可改善水泥浆的流变性能,提高了注水泥顶替效率。
(6)对水泥浆其它性能无不利影响,不破坏水泥石强度发展。
本发明的水泥缓凝剂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浅井、中深井、深井及 超深井中。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203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 下一篇:作为聚合猝灭剂的多羟基化合物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