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剩余活性污泥排放的印染废水处理装置及其操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20507.0 | 申请日: | 2007-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915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发明(设计)人: | 汪群慧;李黎杰;谢维民;菊池隆重;石原和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08;C02F1/52;C02F10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吕中强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剩余 活性污泥 排放 印染 废水处理 装置 及其 操作方法 | ||
1.一种无剩余活性污泥排放的印染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由调节槽(1)、高位槽(2)、一号水解酸化反应槽(3)、二号水解酸化反应槽(4)、除磷槽(17)、多级接触氧化槽(5)、固液分离沉淀槽(6)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剩余活性污泥排放的印染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一号水解酸化反应器中置慢速搅拌器一套,转速为40~60r/min,搅拌器采用螺旋式叶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剩余活性污泥排放的印染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二号水解酸化反应器中装有由无机矿物质或有机质构成的多孔性填料,其径向尺寸在3mm至50mm之间,其形状为圆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剩余活性污泥排放的印染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除磷槽(17)中装有慢速搅拌器(18),转速为80~150r/min,搅拌器采用螺旋式叶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剩余活性污泥排放的印染废水处理装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操作过程分为启动阶段和连续运行阶段;
启动阶段:接种污泥经过筛后,装入两级水解酸化反应槽及多级氧化反应槽,控制反应器中MLSS为4~8g/L;用水泵将污水从调节槽(1)提升至高位槽(2),然后靠重力依次流入反应器各槽;一号水解酸化反应器(3)内慢速搅拌器(7)转速为40~60r/min从曝气器(10)向多级接触氧化槽内吹入气体,控制多级氧化段的溶解氧浓度为2.0~4.0mg/L;多级接触氧化槽的出水经沉淀槽(6)固液分离后,上清液排放,而底部的剩余污泥平均分配回流到各反应槽;
连续运行阶段:进水COD浓度控制在500~5000mg/L,固液分离沉淀槽底部的剩余污泥沿返送管(11)回流至一号水解酸化反应器(3)和二号水解酸化反应器(4);一号水解酸化反应器(3)和二号水解酸化反应器(4)的污泥分配比例为:1∶1~3∶1;一号水解酸化反应器(3)内慢速搅拌器(7)转速为40~60r/min;除磷槽(17)内搅拌器18转速为80~150r/min;多级接触氧化槽溶解氧浓度为2.0~4.0mg/L。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剩余活性污泥排放的印染废水处理装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两级水解酸化的运营方式强化厌氧段聚磷菌释磷的作用;当总磷浓度高于10mg/L时在除磷槽投加Ca盐或Mg盐或Fe盐或Al盐化学除磷剂,生成磷酸盐沉淀而去除。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剩余活性污泥排放的印染废水处理装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多级接触氧化反应槽在高效处理污水的同时,使污水浓度在水流方向上形成梯度,能形成与重污带、中污带、寡污带分别对应的从低级到高级的微生物优势群落,构成细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的食物链,从而大大降低了好氧段的产泥率,其产生的少量剩余污泥回流到水解酸化段,通过水解作用使回流污泥再次成为有机负荷进入多级接触氧化段,最终实现了剩余活性污泥零排放。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剩余活性污泥排放的印染废水处理装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为印染废水与生活废水的混合液,或是配以营养元素并稀释的印染废水,控制反应器进水COD值在500~1500mg/L以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2050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