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瘢痕疙瘩的中药组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20914.1 | 申请日: | 2007-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244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王信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艺信堂医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6/752 | 分类号: | A61K36/752;A61P17/02;A61K33/00;A61K35/36;A61K35/56;A61K35/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2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瘢痕 疙瘩 中药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瘢痕疙瘩的中药组合物,是一种治疗瘢痕疙瘩以中草药为原料的中药组合物。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瘢痕疙瘩又称“蟹虫肿”,是一种皮肤组织的良性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瘢痕疙瘩不受年龄或性别的限制。某些种族,尤其是黑人更易发生此病。某些病人的家族也较易发生瘢痕疙瘩。中医称其为“肉龟疮”或“锯痕症”。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但主要是瘢痕体质的关系。对于一般人不起作用的外力刺激或外因,而对瘢痕体质的人会患瘢痕疙瘩。常见的因素有:手术后、外伤、搔抓、注射、烧伤、烫伤、虫咬及外用腐蚀药等,均可引起瘢痕疙瘩。痤疮、天花、水痘、湿疹、皮炎、寻常狼疮、带状疱疹、梅毒性溃疡、疮疡等皮肤病患处,也可发生瘢痕疙瘩。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先天因素,或由于金刃所伤,或由于水火烫伤,余毒未净,复受外邪入侵肌肤,致使湿热博结,气血凝滞而成。中医在临床上分症型辨证治疗,取得很好效果。发明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中药制剂,具有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在传统的中医辨证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最新科研成果研制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瘢痕疙瘩的中药组合物。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方便、无毒副作用、价格低廉的特点。
本发明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的:
丹参 1.5~6份 生牡蛎 1.5~6份 制穿山甲 1.5~6份
青皮 1.0~4份 海浮石 1.0~4份 夏枯草 1.0~4份
陈皮 1.0~4份 皂角刺 0.1~2份 白芥子 0.1~2份
地龙 0.1~2份 白僵蚕 0.1~2份 土鳖虫 0.1~1份。
本发明的优选配方各原料药的重量配比是:
丹参 2.5~3.5份 生牡蛎 2.5~3.5份 制穿山甲2.5~3.5份
青皮 1.5~2.5份 海浮石 1.5~2.5份 夏枯草 1.5~2.5份
陈皮 1.5~2.5份 皂角刺 0.5~1.5份 白芥子 0.5~1.5份
地龙 0.5~1.5份 白僵蚕 0.5~1.5份 土鳖虫0.3~0.7份。
本发明的最佳配方各原料药的重量配比是:
丹参3份 生牡蛎3份 制穿山甲3份
青皮2份 海浮石2份 夏枯草2份
陈皮2份 皂角刺1份 白芥子1份
地龙1份 白僵蚕1份 土鳖虫0.5份。
本发明中的药物机理如下:
丹参 药性 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具有活血祛瘀,调经止痛,除烦安神,凉血消痈的功效。可治疗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心腹疼痛,癥瘕积聚,热痹肿痛,跌打损伤,热入营血,烦燥不安,心烦失眠,痈疮肿毒等。(《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二版 第647页)。
生牡蛎 药性 咸,微寒。归肝、肾经。具有平肝潜阳,重镇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的功效。可治疗眩晕耳鸣,惊悸失眠,瘰疠瘿瘤,癥瘕痞块,自汗盗汗,遗精,崩漏,带下等。(《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二版 第1574页)。
制穿山甲 药性 咸,微寒。归肝、胃经。具有活血通经,下乳,消痈的功效。可治疗血瘀经闭,癥瘕,风湿痹痛,乳汁不下,痈肿,瘰疬等。(《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二版 第2428页)。
青皮 药性 苦、辛,温。归肝、胆、胃经。具有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的功效。可治疗胁肋、乳房、胃脘胀痛,乳核,乳痈,疝气,食积,癥瘕积聚,久疟癖块等。(《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二版 第1717页)。
海浮石 药性 咸,寒。归肺、肾经。具有清肺化痰,利水通淋,软坚散结的功效。可治疗痰热壅肺,咳喘痰稠难咯,小便淋沥涩痛,瘿瘤瘰疠等。(《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二版 第2763页)。
夏枯草 药性 苦、辛,寒。归肝、胆经。具有清肝明目,散结解毒的功效。可治疗目赤羞明,目珠疼痛,头痛眩晕,耳鸣,瘰疬瘿瘤,乳痈痄腮,痈疖肿毒,急、慢性肝炎,高血压病等。(《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二版 第2562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艺信堂医药研究所,未经北京艺信堂医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209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