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合烃类的分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21431.3 | 申请日: | 2007-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161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1 |
发明(设计)人: | 鲁维民;许友好;杨克勇;张久顺;常学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G7/02 | 分类号: | C10G7/0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景朝;庞立志 |
地址: | 10002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分馏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混合烃类的分馏方法,具体说是一种催化转化过程产物 混合烃类的分馏方法。
背景技术
分馏系统将催化转化过程的气态产物按沸点范围分割成富气、粗汽油、 轻柴油、回炼油和油浆等馏分。
富气经压缩后和粗汽油一起送入吸收稳定部分再分离为干气、液化气 和稳定汽油,轻柴油一般作为调和组分送出装置。回炼油和油浆则根据操 作方案的不同,或作为重油产品出装置、或作为反应进料返回反应部分。
通常粗汽油的终馏点为180~200℃,轻柴油的终馏点为330~360℃。
现有的分馏系统均是为了满足汽油、轻柴油产品或组分规格要求而设 立的,塔顶产品为富气和粗汽油、侧线产品为轻柴油,塔底产品为油浆。 虽然不同馏分的馏程出现重叠现象,但已可满足燃料油产品规格的要求。 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
CN1295302C和CN1309802C公开的催化烃重组处理方法,是将汽油 馏分和柴油馏分重新分割为35~150℃的汽油馏分、70~250℃的中间馏分和 170~395℃的柴油馏分,并对重新分割的汽油馏分和中间馏分进行溶剂萃 取,分离出芳烃组分和非芳烃组分,用作调和组分以提高汽油的辛烷值和 柴油的十六烷值。
由于乙烯、丙烯、丁烯等轻烯烃和苯、甲苯、二甲苯等芳烃是最基本 的有机合成原料,许多研究工作者都致力于开发以重油为原料直接制取轻 烯烃和芳烃的工艺路线,但是未见针对多产轻烯烃和芳烃催化转化过程产 物混合烃类分馏方法的报道。
传统的分馏系统包括CN1295302C和CN1309802C都针对燃料油的生 产,要求的分馏精度较低,只要满足燃料油产品规格的要求即可。对于多 产轻烯烃和芳烃的催化转化过程,目的产品是化工原料,要求的是组分级 的分馏精度,原有的馏份级的分离方法和精度无法满足生产化工原料的要 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提出一种催化转化过程产物混合烃 类的分馏方法,为最大量生产小分子烯烃和芳烃提供原料。
本发明提供的分馏单元由分馏塔、汽液分离罐和汽提塔组成,在分馏 单元反应油气被分成富气、轻芳烃料、回炼料、重芳烃料和燃料油。
混合烃类原料进入分馏塔,从分馏塔底部抽出馏程范围高于350℃的 馏分,从分馏塔中下部抽出第一股物流,经第一汽提塔汽提得到馏程范围 为250~360℃的馏分;从分馏塔中上部抽出第二股物流,经第二汽提塔汽 提得到馏程范围为160~260℃优选170~250℃的馏分,从分馏塔顶部排出的 油气经冷凝冷却分离得到富气和液体,其中液体经第三汽提塔汽提得到C5-馏分和C6+馏分(C6~170℃)。
所述混合烃类原料来自催化裂解反应油气、蒸汽裂解反应油气、焦化 反应油气、热裂化反应油气中的一种或几种。
经过分馏从分馏塔底抽出馏程范围高于350℃的馏分,该馏分中主要 含有多环芳烃,在过滤掉其中携带的少量催化剂细粉后可用作调和燃料油 的组分或作为生产碳黑的原料。
从分馏塔中下部抽出馏程范围为250~360℃的馏分,该馏分中主要含 有双环芳烃、三环芳烃,并含有少量的单环芳烃和环烷烃,是优质的重芳 烃抽提原料,经第一汽提塔汽提后送至抽提单元处理。
从分馏塔中上部抽出馏程范围为160~260℃的馏分,该馏分中主要含 有链烷烃、环烷烃及部分单环芳烃,经第二汽提塔汽提后送裂解单元回炼, 使链烷烃和单环芳烃上的侧链断裂,最大限度生产小分子烯烃。
从分馏塔顶排出的油气经冷凝、冷却后进入汽液分离罐分离,分出的 富气送气体分离单元,分出的粗轻芳烃料送第三汽提塔处理。此处的汽提 塔实际上是一个脱戊烷塔,在汽提塔内粗轻芳烃料被分成C6+馏分和C5-馏分。C6+馏分中主要含单环芳烃,是优质的轻芳烃抽提原料,送至抽提单 元处理。C5-馏分送裂解单元回炼,最大限度生产小分子烯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214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定机构及显示装置
- 下一篇:二维有序光纤阵列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