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背光源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22170.7 | 申请日: | 2007-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335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25 |
发明(设计)人: | 冀利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2F1/1333;F21V17/00;H05B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 芳 |
地址: | 100176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显示 背光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侧发光源式液晶显示背光源的结构,属于液晶面板制造技术。
背景技术
现有液晶平面显示器主要采用的液晶显示背光源都是侧发光源式,其主要组成如图1A及图1B所示包括:具有多层结构的液晶显示面板1、框架2、灯反射罩3、一对灯管4、背光源背板5、两组灯线6、面板驱动电路(以下简称:COF)7及设置在COF7上的驱动芯片(简称:CHIP)8。其中,灯反射罩3、灯管4及灯线6可统称为灯组件;框架2具体包括:背板框架主体部21、框架包裹部22及框架卡止部23;背光源背板5具体包括:背板主体部51、背板包裹部52及背板卡止部53。其中,框架卡止部23与背板卡止部53相互卡接,从而将该液晶显示背光源组装在一起。从图中可以看出,现有液晶显示背光源所采用的灯组件和背光源背板的装配方式为:两组灯线6分别位于灯反射罩3的顶端两侧,在灯组件的侧端即灯线6的裸露部分采用背板包裹部52进行包裹以保护灯线6;框架包裹部22包裹灯组件的上端,以保护灯线6。
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于:采用包裹式装配的背光源背板5、框架包裹部22及背板包裹部52虽然可以起到保护灯线6并加强背光源背板5等组件的作用,但由于COF7上还设有CHIP8,因此还必须要留出一定的多余长度,从而使COF7要具有较长的长度,相对于COF高额的材料费用而言,这种模式变相地增加了液晶显示背光源的成本,并且也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保证侧发光源式液晶显示背光源各组件的装配及显示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COF的长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是提供了一种侧发光源式液晶显示背光源,包括:框架、灯反射罩、灯管、背光源背板、面板驱动电路及设置在该面板驱动电路上的驱动芯片,其中,所述框架的框架包裹部及所述背光源背板的背板包裹部,在设置有所述面板驱动电路处开设有缺口,使所述灯反射罩从所述框架及背光源背板露出。
通过本发明,由于在设置有COF的地方,去掉了现有框架的框架包裹部及现有背光源背板的背板包裹部,使得灯组件不由背光源背板和框架包裹,因而缩短了COF与灯反射罩之间的距离,从而缩短了COF的长度,降低了产品成本。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A为现有侧发光源式液晶显示背光源的立体示意图;
图1B为现有侧发光源式液晶显示背光源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侧发光源式液晶显示背光源的立体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侧发光源式液晶显示背光源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所述的侧发光源式液晶显示背光源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所述的侧发光源式液晶显示背光源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3所述的侧发光源式液晶显示背光源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侧发光源式液晶显示背光源,如图2A所示,包括:框架2、灯反射罩3、灯管4、背光源背板5、COF7及设置在COF7上的CHIP8。其中,框架2的框架包裹部22及背光源背板5的背板包裹部52在设置有COF7处开设有缺口24,使灯反射罩3从框架2及背光源背板5露出。如图2B所示,相当于将框架包裹部22及背板包裹部52从别从框架2及背光源背板5上去除。框架2及背光源背板5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可以一体成型或组装在一起,但一体成型的优点是强度更高,使得框架2及背光源背板5都可以做得很薄。并且,框架卡止部23与背板卡止部53如图1B所示互相卡接设置。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其中的灯管4可以有一个或多个,相应的灯线6也可以有一组或多组,本实施例中仅以两个灯管4及两组灯线6为例进行说明,对于其他数量的灯管及灯线的情况,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在图2B中,两组灯线6与背板主体部51均并排设置于灯反射罩3的一侧外部,且灯线6位于背板主体部51的上部,具体地,灯线6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固定,例如可以通过图2中的胶条11粘贴固定;框架主体部21位于与灯线6相对的灯反射罩3的另一侧外部;框架主体部21的顶部高度低于灯反射罩3的顶部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221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