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盆腔炎的一种中药制剂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22281.8 | 申请日: | 2007-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2990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王信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艺信堂医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6/902 | 分类号: | A61K36/902;A61P15/00;A61K35/36;A61K35/56;A61K35/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2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盆腔炎 一种 中药 制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治疗盆腔炎的一种中药制剂,是一种治疗盆腔炎以中草药为原料的中药制剂。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盆腔炎包括子宫炎、输卵管卵巢炎、盆腔结缔组织炎及盆腔腹膜炎,为妇女常见病之一。盆腔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几个部位同时发病。根据发病缓急,可分为急性盆腔炎与慢性盆腔炎。急性盆腔炎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以致感染休克危及患者生命;慢性炎症由于久治不愈,反复发作,可造成月经不调,不孕,白带过多,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本病属于中医妇科的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病、症瘕、不孕、热入血室等病症中。
中医学认为急盆腔炎的发生一般都有明显的诱发因素,如分娩、流产、宫腔手术操作、经行房事等,此时妇人胞宫、胞脉空虚,血室正开,气血耗伤而余血未尽,若调摄失当,或手术消毒不严格,湿、热、毒邪乘虚而入,与气血相博结,蕴积胞宫、胞脉、冲任损伤,正邪交争,而成急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湿热瘀结宿有湿热内蕴,流注下焦,阻滞气血,瘀积冲任;或经期产后,余血未尽,感受湿热之邪,湿热与血相搏结,瘀阻冲任,胞脉血行不畅而发病。②气滞血瘀素性抑郁,或忿怒过度,肝失条达,气机不利,气滞而血瘀,冲任阻滞,胞脉血行不畅而发病。③寒湿凝滞经行产后,余血未尽,冒雨涉水,感寒饮冷,或久居寒湿之地,寒湿伤及胞脉,血为寒湿所凝,冲任阻滞,血行不畅而发病。④脾虚湿瘀互结素体脾虚,或饮食、劳倦、思虑伤脾,脾虚运化失司,湿浊内生,注于下焦,与瘀血相搏结,湿瘀互结,冲任损伤而发病。⑤肾阳虚素秉肾气不足,或房事过度,命门火衰;或经期摄生不慎,感受风寒,寒邪入里,损伤肾阳,冲任失于温煦,胞脉虚寒而发病。急性盆腔炎以实证为主,慢性盆腔炎则以虚实夹杂居多。
中医在临床上分热毒壅盛、湿热瘀结、气滞血瘀、寒湿凝滞、脾虚湿瘀互结、肾阳虚等症型辨证治疗,取得很好效果。发明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中药制剂,具有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在传统的中医辨证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最新科研成果研制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治疗盆腔炎的一种中药制剂。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方便、无毒副作用、价格低廉的特点。
本发明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的:
海藻 1.5~6份 生牡蛎 1.5~6份 鱼腥草 1.5~6份
金银花 1.0~4份 蒲公英 1.0~4份 当归 1.0~4份
生薏苡仁 1.0~4份 延胡索 0.1~2份 三棱 0.1~2份
炮穿山甲 0.1~2份 土鳖虫 0.1~2份 荔枝核 0.1~2份。
本发明的优选配方各原料药的重量配比是:
海藻 2.5~3.5份 生牡蛎 2.5~3.5份 鱼腥草 2.5~3.5份
金银花 1.5~2.5份 蒲公英 1.5~2.5份 当归 1.5~2.5份
生薏苡仁 1.5~2.5份 延胡索 0.5~1.5份 三棱 0.5~1.5份
炮穿山甲 0.5~1.5份 土鳖虫 0.5~1.5份 荔枝核 0.5~1.5份。
本发明的最佳配方各原料药的重量配比是:
海藻 3份 生牡蛎 3份 鱼腥草 3份
金银花 2份 蒲公英 2份 当归 2份
生薏苡仁 2份 延胡索 1份 三棱 1份
炮穿山甲 1份 土鳖虫 1份 荔枝核 1份。
本发明中的药物机理如下:
海藻 药性咸,寒。归肝、胃、肾经。具有消痰软坚,利水退肿的功效。可治疗瘿瘤,瘰疬,脚气浮肿等。(《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二版 第2737页)。
生牡蛎 药性咸,微寒。归肝、肾经。具有平肝潜阳,重镇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的功效。可治疗眩晕耳鸣,惊悸失眠,瘰疠瘿瘤,癥瘕痞块,自汗盗汗,遗精,崩漏,带下等。(《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二版 第1574页)。
鱼腥草 药性辛,微寒。归肺、膀胱、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的功效。可治疗肺痈吐脓,肺热咳喘,喉蛾,痈肿疮毒,痔疮,热痢,热淋,水肿,带下,疥癣等。(《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二版 第2007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艺信堂医药研究所,未经北京艺信堂医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222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实现TCP连接备份的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治疗白喉的口服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