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复合酶对黄麻进行脱胶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22597.7 | 申请日: | 2007-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089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忠;张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紫荆花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C1/00 | 分类号: | D01C1/00;D06M1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杰 |
地址: | 215551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 复合 黄麻 进行 脱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黄麻脱胶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复合酶对黄麻进行脱胶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麻纤维具有较好的吸湿透气性、低静电性和良好的抗菌特性,麻类纺织品服装面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现有的麻类纺织品服装的面料主要是指亚麻、苎麻原料或者是此类原料与其它纤维如棉、羊毛、化纤、蚕丝等进行混纺/交织而制成,但由于亚麻、苎麻价格较高,使得麻类纺织品没有能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而黄麻是仅次于棉花的世界第二大纤维素纤维,其价格低廉,并且与亚麻、苎麻相比具有更好的吸湿性和悬垂性,抗菌能力仅次于大麻,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开发潜力。但由于黄麻中的木质素含量较高,比亚麻高几倍,应用通常的脱胶方法对黄麻纤维脱胶、去除木质素难以获得理想的效果,这大大制约了黄麻在服装面料方面的应用。《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8月第24卷第4期《酶处理对黄麻纤维性能的影响》一文研究了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木质素酶和果胶解聚酶对黄麻纤维处理的影响,但是该文主要研究的是分别利用上述各种酶单独对黄麻纤维进行处理,即使是其中提到的复合酶处理,也仅仅是利用漆酶及半纤维素酶分别和纤维素酶复合,实践证明,该文公开的方法对黄麻纤维脱胶、去除木质素的效果并不理想。中国专利文献CN1232691C公开了一种应用复合酶对黄麻进行脱胶的方法,该方法用果胶酶和漆酶的复合酶对黄麻纤维进行脱胶处理,所得的黄麻纤维经与其它纤维如棉、化纤混纺或交织基本可以能够满足服装面料的要求。但上述专利文献公开的方法对黄麻纤维中木质素类杂质的去除还不够理想,去除率仅为76%左右,所得的黄麻纤维中木质素的含量仍然较高,并且所得到的黄麻纤维的强度、断裂伸长率等机械性能和物理性能并不理想,因此需要与其它纤维如棉、化纤混纺或交织,制得的服装面料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应用复合酶对黄麻进行脱胶的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的去除黄麻纤维中的果胶和木质素杂质,获得综合性能良好的黄麻纤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复合酶对黄麻进行脱胶的方法,所述复合酶包括果胶酶和漆酶,包括以下步骤:
a.将由果胶酶与漆酶配制成的复合酶水溶液对黄麻进行浸渍;
b.调整所述复合酶水溶液的pH值为5.0-5.5,并升温至35℃以上但低于55℃,保持20-120分钟;
c.然后调整溶液的pH值为7.5-9.5,在40℃-70℃的温度下保持20-120分钟;
d.对经所述复合酶处理后的黄麻进行酶失活处理。
上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步骤d之前进行增效堆置处理的步骤。
上述方法,所述增效堆置处理的时间为6-24小时。
上述方法,所述步骤d中的酶失活处理为高温水洗或调节pH值进行酶失活处理,或者两者的结合。
上述方法,所述复合酶中果胶酶的重量比为30-90%。
上述方法,所述复合酶与黄麻的重量比为0.5∶100-5∶100。
上述方法,所述复合酶水溶液与黄麻的重量比为12∶1-40∶1。
上述方法,进行所述高温水洗时水的温度为75℃以上;调节pH值进行酶失活处理时的pH值为10.0以上或者小于4.0。
上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步骤a之前对黄麻进行预处理的步骤。
上述方法,所述预处理为水浴、酸浴或者双氧水浸泡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水浴的温度为30℃至100℃;所述酸浴时使用硫酸或者醋酸。
针对黄麻中果胶和木质素自身的特点和含量,为保证能够在有效去除黄麻纤维中木质素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具有较好强度、断裂伸长率等机械性能和物理性能的黄麻纤维,本发明的黄麻复合酶脱胶方法,选取了相匹配的工艺参数,尤其是在漆酶的活性较高的pH值范围内,选择较低的保温温度,适当控制漆酶的活性,即在漆酶活性较高的pH值范围内,调整复合酶溶液的温度低于55℃,以减小对纤维的损害,并配合调整其它各个参数,使得在保证能够有效去除黄麻纤维中木质素的情况下,本发明的脱胶方法能够获得具有较好强度、断裂伸长率等机械性能和物理性能的黄麻纤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紫荆花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紫荆花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225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