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滑行节油离合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22670.0 | 申请日: | 2007-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412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发明(设计)人: | 任明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任明琪 |
主分类号: | F16D27/10 | 分类号: | F16D27/10;F16D48/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2北京市丰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行 节油 离合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滑行节油离合器,尤其是从动盘总成包括摩擦片、扭转减振器、超越离合器、闭锁装置和闭锁执行元件,闭锁装置设置在超越离合器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将超越离合器的输出端或输入端作为闭锁执行元件的磁轭或衔铁,将闭锁装置的轴向活动件作为闭锁执行元件的衔铁或磁轭,闭锁动力连接装置包括碳刷架总成和滑环总成,碳刷架总成设置在闭锁执行元件上,滑环总成设置在变速器箱体或离合器壳上的滑行节油离合器。
背景技术
本发明人以往发明的滑行节油离合器(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公开号CN1951717A(发明专利申请号200510109420.4)和实用新型专利号ZL200520129940.7),包括从动盘总成、压盘及盖总成、分离轴承及分离机构、闭锁操纵装置和离合器操纵装置,离合器从动盘总成包括摩擦片、扭转减振器、超越离合器和闭锁装置,摩擦片与扭转减振器的输入端连接,扭转减振器的输出端与超越离合器的输入端连接,超越离合器的输出端与变速器输入轴连接,在超越离合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设有闭锁装置。
但是,由于使闭锁装置闭锁的闭锁操纵装置(相当于本发明的闭锁执行元件)设置在从动盘总成的外部,而超越离合器和闭锁装置设置在从动盘总成上,所以在闭锁装置闭锁时,沿轴向的操作力作用在超越离合器和闭锁装置上,也就是作用在从动盘总成上,因此在闭锁装置闭锁的状态下,在从动盘总成上始终作用有轴向力,致使从动盘总成始终被推向发动机飞轮,从而使离合器分离不彻底,也就是说,在闭锁装置闭锁的状态下,换档比较困难,最好是在超越离合器解锁的状态下进行换档。这样话,不仅操作很烦琐,而且需要驾驶员熟练地掌握操作要领。
再有,由于离合器的压盘及盖总成与发动机飞轮一起旋转,而从动盘总成安装在压盘及盖总成的内部,且从动盘总成相对压盘及盖总成有相对旋转,若将闭锁执行元件设置在旋转的从动盘总成上,则必须将使闭锁执行元件工作的电力引入到从动盘总成中。由于在将变速器与离合器壳、分离轴承及分离机构等一起组装到发动机飞轮壳上时,离合器的压盘及盖总成以及从动盘总成已经固定在发动机的飞轮上,需要将变速器输入轴上的外花键插入到从动盘总成中的内花键中,且又不能在传递转矩的花键上设置触点或电极。因此,最好是设计一种连接装置,使其在将发动机与变速器等组装在一起时,能与以往的组装形式一样,只需插入变速器输入轴,就能组装发动机和变速器,且闭锁执行元件的电磁线圈与闭锁控制装置自动实现电气连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就是要无论超越离合器的闭锁装置是否闭锁,都能像通常的离合器一样,任何时候都能操作离合器使其分离或接合,不会出现离合器分离不彻底的现象。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就是要提出一种闭锁动力的连接方案,使其在将发动机与变速器等组装在一起时,闭锁执行元件的电磁线圈与闭锁控制装置自动实现电气连接,使其能完全与以往的形式一样将发动机和变速器等组装在一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提供的滑行节油离合器包括:从动盘总成、压盘及盖总成、分离轴承及分离机构、闭锁动力连接装置、离合器操纵装置和闭锁控制装置;从动盘总成包括摩擦片、扭转减振器、超越离合器、闭锁装置,摩擦片与扭转减振器的输入端连接,扭转减振器的输出端与超越离合器的输入端连接,超越离合器的输出端与变速器输入轴连接;闭锁装置包括非轴向活动件和轴向活动件,非轴向活动件与超越离合器的输入端或输出端连接,轴向活动件能轴向滑动而不能相对转动地与超越离合器的输出端或输入端连接,从动盘总成还包括闭锁执行元件,闭锁执行元件包括磁轭、电磁线圈和衔铁,将超越离合器的输出端或输入端作为闭锁执行元件的磁轭或衔铁,将闭锁装置的轴向活动件作为闭锁执行元件的衔铁或磁轭,电磁线圈嵌入在磁轭中;闭锁动力连接装置包括碳刷架总成和滑环总成,碳刷架总成设置在闭锁执行元件上,滑环总成设置在变速器箱体或离合器壳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任明琪,未经任明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226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