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架构在线自主性利率存借平台的方法与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22710.1 | 申请日: | 2007-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162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简永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乔美国际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30/00 | 分类号: | G06Q30/00;G06Q4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威;张金海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架构 在线 自主 利率 平台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架构在线自主性利率存借平台的方法与系统,该方法是反映在网络科技时代直接金融电子商务的存借方法。其特征是:金融商品客制化以及存借利率由消费者和银行或相关金融产业方决定;银行或金融相关服务业,则改变传统间接金融赚取利差方式,在没有资金成本的情况下,运用庞大、迅速、确实的网络技术及存借一体的方式,创造存借款双方虚拟相遇机会,赚取手续费。
背景技术
本发明为架构在线自主性利率存借平台的方法与系统,属于金融电子商务范畴。能在网络科技快速、便捷、安全、公平的基础上,提供给消费者客制化的金融商品,并利用网上不断出价的机制,达到消费者自己决定利率的目标,解决网络科技时代银行或相关金融业现有的间接金融模式的困境。
传统金融的存借系统都是由不特定人将钱存入银行,由银行支付存款利息,再由银行借给不特定人,从而收取较高的贷款利息以赚取利差。这种存借方式,被称为间接金融。在间接金融时代,存借双方都受到信息封闭的影响,银行家们掌握相对的信息的优势。因此,金融史学家们认为:间接金融时代,银行赚的是信息不对称的钱。
尽管传统的年代,民间标会形式的直接金融是另一种存借的形式,填补一些民间小额贷款的饥渴需求。奈何“标”这个动作,难以充分满足借款者对资金的渴望,“会”这个群体,对借款方和存款方来说,却是莫大的一堵墙,无法完全反映存、借双方的需求。
网络科技蓬勃发展以后,任何具有物理形式的有形物体以及服务,都纷纷虚拟地电子商务化,接近信息形式的金钱自不能例外。初期,一些有识的银行家们引进计算机信息系统,将传统的金融业务e化,以达到传统金融业务的便捷、迅速、确实的目标,大量降低人力物力。可是,具有前瞻眼光的金融企业及专家,并不以此为满足,他们认为:现阶段e化的银行是银行和客户的封闭系统,它还没有反映出网络科技时代达到交易双方信息对称时,直接金融所应展现的交易型式;为此,全世界的银行家们莫不苦心孤诣地在寻求问题的答案。首先,它需创造存借双方无距离的接触,而且,它还需要提供消费者利率的主动权,也就是客制化的金融商品。
2005年的英国ZOPA公司(ZOPA,www.zopa.com)创造了一个存、借双方风险分散的网络金融存借平台,这种接近于直接金融的存借方法牵涉到太多的人为操作,而且,只限于微型金融;2006年,美国加州prosper(www.prosper.com)利用社群概念来经营存借,又如美国专利公告编号:2006/0224502A1:“System and method for onlinepeer-to-peer banking(在线对等金融系统和方法)”所提及的发明内容,基本上这些都是传统金融产品营业行为的强化,而不是网络科技时代最佳化的存借机制。
有鉴于此,如何塑造网络科技时代应有的存借交易机制,就是我们努力的目标。首先,我们必须将发球权还给消费方,由存、借方的消费者根据自己的生涯规划,设定符合自我需求的客制化金融商品;其次存放款利率,也不应该由银行单方面决定,而应该由银行订一个底价,由客户根据对资金的需求度,加码来决定。本发明大大的颠覆了传统金融的存借模式,打破了长久以来传统金融世界自我设限的封闭领域,可彻底解决长期以来存借形式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发明内容
由前述可知,目前金融界正如火如荼进行的e化,乃是传统间接金融的电子化,故一个真正反映网络科技时代的直接金融商品,是令人期待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银行或相关金融行业一种完全客制化以及利率自主的直接金融操作系统。在存借一体的基础上,由平台提供者(银行或金融相关行业)在网上建置本发明的存借平台,并担任征信、结算、给付、保证的任务。消费方可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填充出价金额、期数、间隔时间等参加平台的必需条件,经银行或相关金融行业核准后,存借平台开始启动。消费者若没有向银行领有信用额度,则为纯粹的存款者,必需接受银行的基础报价;待消费者累积信用、创造足够信用额度时,则可在平台进行出价,出价金额被银行或金融服务业者接受时则成为借款者,未获接受,则继续成为存款者,同时得到较高的利息。当消费者一开始就向银行领有信用额度,则可得到利率自主权,和银行或金融服务业竞逐利率。双方交易行为从表面看来,消费者是和银行或金融相关行业的对奕,其实不然,当银行面对无数个消费者时,就产生资金供给和需求的配置,其间存借双方虚拟的零距离的接触自然产生,即达到资金操作的最高效率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乔美国际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乔美国际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227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现浇钢筋砼或预应力钢筋砼空心板
- 下一篇:一种雨水检查井的防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