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缩气体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22879.7 | 申请日: | 2005-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0944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14 |
发明(设计)人: | 井上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耐斯特岩田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7C1/00 | 分类号: | F17C1/00;F17C1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林潮;武玉琴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缩 气体 装置 | ||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5年9月9日,发明名称为“压缩气体容器及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No.:200510088358.3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多个压缩气体容器的压缩气体装置。
背景技术
在单元型压缩气体装置中,其中的电动机和气体压缩机或者压缩气体激励设备(下文中称为“压缩气体设备”)连接至压缩气体罐,为了减小整体占用面积并方便运输和操作,往往将压缩气体罐放置在压缩气体设备下面。
为了让整个装置尽量低,将长形的压缩气体罐水平地布置,且压缩气体设备置于其上。
图9示出的是这种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该装置中,两个圆筒形压缩气体罐101,101并排布置,它们具有相对较小的直径以及相同的形状和尺寸。罐101,101的相对的侧面通过连通管102互相连接,它们的上面通过用于压缩气体设备的支撑板103-105互相连接。
空气压缩机106安装在支撑板103、104上,电动机107安装在支撑板105上。
压缩气体罐101,101的前面通过U形柄108互相连接,后面通过另一U形柄108互相连接。
罐101,101的外部下面各安装有两个轴承件109,109,轮子110的轮轴111从每个轴承件109处伸出来。同时,压缩气体入口112形成于压缩气体罐101的上面,压缩气体出口113形成于上面。排放口114形成于罐101的下部。
由金属板卷成的圆筒形主体101a的侧边相互焊接在一起,并且在圆筒形主体101a各端的开口处焊接镜面板101b以形成压缩气体罐101。连通管102、压缩气体设备、支撑板103-105、柄108、轴承件109、压缩气体入口112、压缩气体出口113和排放口114都焊接至压缩气体罐101上。
这种常规的压缩气体罐通过焊接生产来达到密封效果,其具有许多焊接部,因此需要许多工作步骤和保养。产生的热应力会导致材料的一致性差,而且,在使用时压缩气体罐中很可能出现裂纹。所以,需要使用厚的材料,进而因附件造成价格和重量增加。
为了让压缩气体罐及其上的压缩气体设备的重心和总高度尽量低,压缩气体罐做得尽量细并且随着并排布置阵容增大,罐的数量增加。但是,相邻的压缩气体罐101,101通过其内通过气体的连通管102而得以互相连通。如果罐101中的一个罐由于泄漏或破裂而不能使用了,另一个没有异常状况的罐也不得不废弃掉,这是很不经济的。
通过焊接来固定的多个压缩气体罐不能用不同容量的罐进行部分替换。甚至,即使是附着于罐的轴承件或柄过度变形或毁坏了,也不能用新罐来仅仅只替换这个罐。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没有焊接部的压缩气体容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压缩气体装置,该装置中并排布置有多个具有相同截面形状和尺寸的压缩气体容器或罐,以使这些罐互相连通。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压缩气体装置,该装置具有不同容量的容器或罐,它们可以用不同长度的压缩气体罐来替换。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压缩气体装置,该装置在为压缩气体容器提供支撑的同时使这些容器互相连通。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可以更好地理解关于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的特征和优点。
附图中:
图1是按照本发明的压缩气体容器的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是放大了的垂直剖视图,示出的是图1中压缩气体容器的主体与镜面板之间的连接部的一个例子;
图3是放大了的垂直剖视图,示出的是图1中压缩气体容器的主体与镜面板之间的连接部的另一例子;
图4是放大了的垂直剖视图,示出的是图1中压缩气体容器的主体与镜面板之间的连接部的又一例子;
图5是放大了的垂直剖视图,示出的是图1中压缩气体容器的主体与镜面板之间的连接部的再一例子;
图6是放大了的垂直剖视图,示出的是图1中压缩气体容器的主体与镜面板之间的连接部的另外一个例子;
图7是立体图,示出的是按照本发明的压缩气体装置的一个实施例;
图8是放大了的沿着图7中VIII-VIII线的竖直剖视图;以及
图9是立体图,示出的是常规的压缩气体装置的一个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6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压缩气体容器的不同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耐斯特岩田株式会社,未经阿耐斯特岩田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228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晶显示设备以及液晶面板驱动方法
- 下一篇:发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