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光器和包含所述混光器的背光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23290.9 | 申请日: | 2007-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448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发明(设计)人: | 施希弦;蔡升颖;李一昌;郑世楷;王亲民;王虹文;李绍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7/14 | 分类号: | G02B27/14;G02F1/13357;G02B6/00;G02B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孟锐;颜志祥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光器 包含 述混光器 背光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光器和包含所述混光器的背光模块,特别是一种模块化的混光器和包含所述混光器的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参考图1,其显示美国专利US2005/0259195A1所揭示的常规背光模块在忽略扩散层的情况下的俯视示意图。参考图2,其显示图1的剖视示意图。常规背光模块包括扩散层(Diffuser)(未图示)、反射板(Reflector)10和多个封装导光块(Packaged Light GuideBlock)20。
所述导光块20以阵列方式排列且固设于所述反射板10上,所述导光块20彼此间具有适当间隔。每一所述导光块20包括导光本体21、容置空间22和四个LED 23、24、25、26。所述导光本体21的材质为可供光线穿透的丙烯酸酯树脂,且所述导光本体21为圆柱环状而在其内形成所述容置空间22。所述容置空间22为空气层,其容置所述LED 23、24、25、26。所述LED 23是红光LED,用以发出红光;所述LED 24是绿光LED,用以发出绿光;所述LED 25是绿光LED,用以发出绿光;所述LED 26是蓝光LED,用以发出蓝光。
通过上述结构,所述LED 23、24、25、26所发出的光线可以在所述容置空间22的空气层内混合成白光后向外发射出去。然而由于所述LED 23、24、25、26在空气中自然混光,因此混光效率不高,而使所述常规背光模块整体的厚度无法有效降低;此外,所述常规背光模块所需的LED的数量无法有效减少,其不仅耗电而且制造成本无法有效减少。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创新且具有进步性的混光器和包含所述混光器的背光模块,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其包括多个混光器和一扩散层。所述混光器以阵列方式排列于一平面上,每一混光器包括混掺有多个扩散粒子的混光板、多个发光源、多个上反射层、一下反射层和一半穿透层。所述混光板具有上表面、下表面、外围面和多个容置孔,所述混光板具有第一折射率。所述扩散粒子具有第二折射率,所述第二折射率与所述第一折射率的差为0.01到2.00。所述发光源分别位于所述容置孔内。所述上反射层分别位于所述发光源的正上方。所述下反射层位于所述混光板的下表面。所述半穿透层包覆所述混光板的外围面。所述扩散层位于所述混光器的上方。
所述背光模块由所述模块化的混光器构成,而不需要传统上的大片导光板,所以其制造方便,工艺较简单、制造成本低且维修简便。再者,通过所述混光器的特殊设计和掺杂扩散粒子,可提高亮度与均齐度,如果使所述混光板的面积达到50mm×50mm以上,那么所述背光模块中可减少所述混光器的数量,进而减少所述发光源的数量。
附图说明
图1显示美国专利US2005/0259195A1所揭示的常规背光模块在忽略扩散层的情况下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显示图1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在忽略扩散层的情况下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混光器的剖视示意图;
图6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混光器的剖视示意图;
图7显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混光器的剖视示意图;
图8显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混光器的剖视示意图;
图9显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混光器的剖视示意图;
图10显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混光器的剖视示意图;和
图11显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混光器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3,其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剖视示意图。参考图4,其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在忽略扩散层的情况下的俯视示意图。所述背光模块3包括多个混光器4和扩散层(Diffuser)31。所述混光器4以阵列方式排列且紧接于一平面上。所述扩散层31位于所述混光器4上方。优选地,所述混光器4与所述扩散层31之间具有适当距离,且所述扩散层31上贴附有多层光学膜(未图示),以增加光学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232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麻将牌
- 下一篇:液晶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及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