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苯硫醚/聚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23781.3 | 申请日: | 200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484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徐东;贺永;迟宏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科聚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81/02 | 分类号: | C08L81/02;C08K7/14;B29C47/92;B29C47/40;C08L77/00;C08K5/54;C08K5/52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兴科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杜启刚 |
地址: | 518103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苯硫醚 聚酰胺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苯硫醚树脂材料,尤其涉及一种聚苯硫醚/聚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苯硫醚树脂(PPS)也称聚亚苯基硫醚,其综合性能较好,耐高温、耐腐蚀、耐辐射、不燃、并具备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电性能,因而聚苯硫醚是电子、电器领域的首选材料。但聚苯硫醚树脂(PPS)冲击强度低,耐弯折性差;而且PPS熔体黏度大,加工性能不够好;同时其成本相对于通用工程塑料成本也较高。这些缺点限制了聚苯硫醚树脂在中端产品领域的应用范围。针对聚苯硫醚树脂性能上的缺陷,国内外研究非常活跃,但至今仍没有突破性的开发成果问世。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聚苯硫醚复合材料,它能够克服聚苯硫醚冲击强度低,耐弯折性差的缺点,提高材料的冲击韧性。本发明还要提供该聚苯硫醚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进一步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熔体粘度低,加工流动性好的聚苯硫醚复合材料。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聚苯硫醚/聚酰胺复合材料,它由以下配比的原料按重量百分比配制而成:
聚苯硫醚(PPS) 23-6 9.3%
聚酰胺(PA) 10-30%
玻璃纤维(GF) 20-40%
热稳定剂 0.2-2%
硅烷偶联剂 0.1-2%
加工润滑剂 0.2-2%
结晶促进剂 0.1-1% 。
其中,所述聚酰胺树脂的相对密度为1.12-1.15g/cm3,熔点为255-265℃,熔体粘度为0.3-3;所述聚苯硫醚树脂相对密度为1.3-1.4g/cm3,分子量为40000-50000;所述结晶促进剂为一种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的细致粉末混合物;所述的热稳定剂为三甘醇双-3-(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稀腈、三(2,4-二叔丁基酚)亚磷酸酯的一种;所述的玻璃纤维的直径为6-17微米;所述的硅烷偶联剂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以上所述的聚苯硫醚/聚酰胺复合材料,它最好由以下配比的原料按重量百分比配制而成:
聚苯硫醚(PPS) 44-55%
聚酰胺(PA) 15-25%
玻璃纤维(GF) 25-35%
热稳定剂 0.2-0.4%
硅烷偶联剂 0.1-0.4%
加工润滑剂 0.2-0.4%
结晶促进剂 0.2-0.4%。
本发明聚苯硫醚/聚酰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上述的重量配比分别称取原料;
2、将聚苯硫醚、聚酰胺和分散油在中速混合器中预混2-10分钟,然后再加入热稳定剂、偶联剂、润滑剂等,混合5-15分钟;
3、将混合的原料置于双螺杆机中,经熔融挤出,造粒,其工艺为:双螺杆一区温度270-270℃,二区温度270-280℃,三区温度280-290℃,四区温度290-300℃;在料筒中停留时间2-3分钟,熔体压力为15-25MPa。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体系中添加聚酰胺树脂后,整体复合材料的韧性和抗折弯的能力大幅度提高,并且在保留了聚苯硫醚本身所具有的高耐温、尺寸稳定性好等优异特点的前提下,其耐磨性和产品外观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具有一定自熄性,符合环保要求,应用前景广阔。
2.本发明所采用的助剂,如聚酰胺、玻璃纤维、结晶促进剂、热稳定剂、偶联剂等组分,均为价格低廉的市售产品,材料的生产成本较低;本发明所提出的聚苯硫醚(PPS)/聚酰胺(PA)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
本发明在聚苯硫醚材料中添加聚酰胺树脂及其结晶体系后,使材料熔体粘度降低,尤其当聚酰胺树脂的添加量超过15%时,熔体粘度明显降低,降低了加工温度,复合材料的加工温度范围明显变宽、加工条件的可调节性提高,更易于注塑一些复杂结构的制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科聚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科聚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237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网络密码认证方法
- 下一篇:车用燃料电池的氢气供给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