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24226.2 | 申请日: | 200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5090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娟;刘建伟;首召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和而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F21V23/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维邦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金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光二极管 驱动 电路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的应用领域很广泛。其中,LED应用得最早、最广泛的领域是指示灯,因为其耗电量小、亮度稳定、使用寿命长,常常被用于电子仪器上或其他机械上的指示灯,像电脑开关、电视机遥控器上的小小的指示灯都是用LED材料制成。目前,工业上对LED指示灯一般采用I/O口静态显示驱动法,即是指以单片机(Micro Controller Unit,MCU)的I/O口作为LED的驱动端口,每一个LED分别对应一个独立的驱动端口;其点亮和关闭由该驱动端口对其进行控制,互不干扰。LED指示灯较多时采用LED驱动芯片。由于每一个LED需要一个驱动端口,因此对单片机I/O口的需求较大,而单片机I/O口的资源有限,应用的LED指示灯的增多直接导致了单片机I/O口资源的浪费,采用LED专用驱动芯片又提高了生成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LED驱动电路,该电路结构简单可以达到每个驱动端口同时驱动多个LED的效果。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LED驱动控制方法,该方法可以达到每个驱动端口同时驱动多个LED的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所述电路包括至少两个驱动端口,且每两个驱动端口之间连接有两个互相并联、极性相反的发光二极管。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发光二极管驱动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电路设置步骤,以单片机的至少两个I/O口作为驱动端口,在每两个驱动端口之间设置两个互相并联、极性相反的发光二极管;
电路控制步骤,根据单片机的控制指令点亮或关闭所述发光二极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以单片机I/O口作为驱动端口,达到每个驱动端口同时驱动多个LED的效果,从而节约了单片机I/O口资源,且无需采用LED专用驱动芯片,使驱动电路简单,从而降低成本。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一个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该图为本发明提供的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一个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如图所示,以MCU的4个I/O口P1、P2、P3、P4作为LED驱动端口为例,在每两个驱动端口之间分别设置有两个互相并联、极性相反的LED,则四个驱动端口共可设置12个LED,另外,在每个驱动端口的驱动输出线路上还分别设置有起限流作用的电阻R1、R2、R3、R4。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提供的发光二极管驱动控制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具体流程。一次发光二极管控制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电路控制步骤,根据单片机的控制指令对单片机的两个驱动端口同时分别输出高电平和低电平,若驱动端口数量超过两个,则同时对剩下的驱动端口输出高阻,使连接在所述两个驱动端口之间的一个LED发光;
端口扫描步骤,若驱动端口数量超过两个,则在所有驱动端口中选取两个驱动端口,该两个驱动端口与前述电路控制步骤中的每两个驱动端口均不完全同,重复所述电路控制步骤,直到单片机接收到停止扫描命令,则使所有的驱动端口同时输出同一电平。
本实施例中的发光二极管驱动控制方法利用了人眼对物体的视觉延迟特性,当两个LED发光的时间间隔小于20ms时,人眼即无法分辨;当以高频率的电流脉冲驱动LED发光时,人眼感受到的是有效亮度的平均值。例如,以50%的占空比受到20mA电流脉冲的驱动LED发光,其发光效果相当于以10mA的恒直流(100%占空比)驱动LED。根据该原理,本实施例的电路控制步骤中,在人眼看来,发光间隔小于20ms的所有LED指示灯都是“同时”发光,而发光间隔大于20ms的LED给人的视觉效果则是“轮流”发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和而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和而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242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回转式作业机械
- 下一篇:全豆豆浆及豆腐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