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腐蚀加工工具和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26363.X | 申请日: | 200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252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发明(设计)人: | 罗元丰;袁人炜;詹移民;盖奇·M·尼尔森;乌果·坎特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电气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H7/22 | 分类号: | B23H7/22;B23H7/36;B23H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少杰;黄小临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腐蚀 加工 工具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加工工具和方法,尤其是一种电腐蚀加工工具和电腐蚀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电腐蚀加工利用电流从工件上去除材料进行加工,包括电化学加工(ECM)、电火花放电加工(EDM)、以及电化学放电复合加工(ECDM)等等。电腐蚀加工的过程中,通常在工具电极与工件之间提供流通的工作液。比如在ECM加工过程中,需要在电极和工件之间提供流通的导电的电解液,以实现工件上相应部分的电化学融解,同时带走电解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和电解产物;在EDM加工过程中,需要在电极和工件之间的间隙中提供流通的绝缘工作液,从而将在电极和工件之间产生的火花放电蚀除产物有效排除,同时带走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和电蚀产物。因此,如何使工作液的流通更为流畅是电腐蚀加工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工作液流道设计的电腐蚀加工工具,以及相应的电腐蚀加工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腐蚀加工工具,用以在工件上去除材料的方式进行加工,该电腐蚀加工工具包括电极,该电极包括外壁以及包围在外壁中的空腔部,所述外壁设有用以加工工件的工作面,且该外壁具有至少一个大致沿电极纵长方向延伸到工作面的槽。该电腐蚀加工工具还包括工作液供给装置,该工作液供给装置对工作中的电极提供工作液,所述工作液流经电极工作面与工件之间的间隙,且至少部分流经所述设于电极外壁的槽。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于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所示为本发明粗加工方法过程中一个示意性的步骤,其中电腐蚀加工工具的电极从工件的前表面向工件内进行加工;
图2所示为本发明粗加工方法过程中另一个示意性的步骤,其中电腐蚀加工工具的电极从工件的外圆周面向工件内进行加工;
图3为用于实施本发明粗加工方法的电腐蚀加工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电腐蚀加工工具的电极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工作面的平面图,该电极的第一个实施例用于实施本发明粗加工方法的第一个实施方式;
图5所示为图4中所示的电极的第一个实施例前端部在加工过程中,沿图4中A-A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6所示为电腐蚀加工工具的电极的第二个实施例的工作面的平面图,该电极的第二个实施例也用于实施本发明粗加工方法的第一个实施方式;
图7所示为图6中所示的电极的第二个实施例前端部在加工过程中,沿图6中B-B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8所示为电腐蚀加工工具的电极的第三个实施例的工作面的平面图,该电极的第三个实施例也用于实施本发明粗加工方法的第一个实施方式;
图9所示为图8中所示的电极的第三个实施例前端部在加工过程中,沿图8中C-C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10所示为电腐蚀加工工具的电极的第四个实施例的工作面的平面图,该电极的第四个实施例也用于实施本发明粗加工方法的第一个实施方式;
图11所示为本发明在工件上加工一个槽的过程中从工件上所去除材料的示意图,以及根据本发明粗加工方法的第一个实施方式的一个示意性的加工策略;
图12是工件前表面的正视图,该正表面内有一个用本发明粗加工方法的第二实施方式加工的第一锥状环形槽及第一锥状环形槽内的第一实芯;
图13是工件外圆周面的一个正视图,该外圆周面上有一个用本发明粗加工方法的第二个实施方式加工的第二锥状环形槽及第二锥状环形槽内的第二实芯;
图14是工件的一个剖面图,该剖面是沿图12中的F-F线和图13中的G-G线所确定的曲面得到的,以显示出所述第一、第二锥状环形槽相交。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所示为用本发明粗加工方法将工件100加工成叶轮的两个示意性步骤,工件100相对于纵长轴10轴呈圆周方向均匀排列,。其中图1所示为电腐蚀加工工具200的电极20从工件100的前表面18向工件100内进行加工,图2所示为电极20从工件100的外圆周面17向工件100内进行加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电气公司,未经通用电气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263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