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产稻田耕作层改土有机肥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10126522.6 申请日: 2007-06-20
公开(公告)号: CN101139230A 公开(公告)日: 2008-03-12
发明(设计)人: 林炳营 申请(专利权)人: 林炳营
主分类号: C05G1/00 分类号: C05G1/00;C05F17/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541004广西壮族自治区*** 国省代码: 广西;4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低产 稻田 耕作层 改土 有机肥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所涉及的是一种有机肥料,是针对低产水稻田耕作层土壤改土,达到提高产量与品质而配制的有机肥创新产品。

技术背景

我国农作物施用的肥料,以化肥为主,约占60%。1992年-1997年施用化肥量在2080-3980万吨(纯养分),国产化肥占62.1-71.56%比1979年-1990年72.6-98.3%显著下降,农业土壤由于轮耕指数加大,土壤中有机质消耗量增大,这对农业持续发展极为不利。我国16亿耕地中,三分之二是中低产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仅依靠施用化肥是无法达到高产稳产高效要求的。

耕作土壤肥力下降,已成为影响我国农业持续发展和稳产高产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农业耕地约80%的面积缺氮,50%缺磷,30%缺钾,有的地区土壤有机质不足1%。城乡环境中利用可再生的有机质原料含氮2.5%以上,含磷2%以上。这些有机质不仅是良好的肥源,而且是良好的土壤改良剂。

本产品有机肥料是利用城镇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中的固体废弃物,有机垃圾,以及城市污泥,经过微生物发酵腐熟后加工而成的有机肥料。

欧洲许多国家的有机肥料使用比例在肥料中已经达到45%至60%,美国的使用比例达到60%至70%,而我国不到10%。我国农业部1995年提出“沃土计划”,要求每年每亩地有机肥投入量不低于2000公斤,并且逐年增加5%。

按沃土计划要求每年施入农田中的有机质需要逐年增加,扩展有机肥来源,将城镇中废弃经过灭菌的有机物质作资源化开发利用已势在必行。

大量实际资料表明,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多,破坏了土壤的良性结构,造成地力下降,地力下降出现报酬递减现象。农民投入多产出少,已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一个潜在危险。低产水稻田就是农民投入多产出少的实例。福建省闽北、闽西农民反映,这几年田里化肥下得不少,可产量就是上不去,农产品质量下降。化肥当不了家的现象,在福建已存在多年。1994年福建省平均每亩耕地化肥用量为55kg,粮食单产为294kg;而当时我国一些西部省份为66.8kg,粮食产量为201kg,从统计可以看出,福建农田投入多而产出低。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过渡施用化肥,导致耕作层耕地质量下降。

研究资料表明,一般化肥当季利用率只有30%,30%流失,其余40%在有机肥提供能源的条件下,通过土壤微生物活动积累在土壤中。如果有机肥与化肥比例恰当,化肥流失就可能减少,多施有机肥实质上等于增加了化肥的施用量。

发明内容

由上述水稻耕作层低产的原因表明,低产稻田耕作层过度施用无机化肥,造成土壤保水保肥性能低下,作物产量低,品质低下,农民投入多而产出少。本发明的目的在低产稻田耕作层增加有机物质和相应的农作物养分,以提高水稻和其他轮耕作物产量。经过土壤耕作层改土(或用客土),建设保持10至15年内达到相对当地农作物最高产量水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配制低产田耕作层(0-35cm深度)改土方案,土壤中有机物质重量百分含量30%,无机养分含量6%(其中氮2.5%、磷1.5%、钾2%),钙(含螯合钙、络合钙、离子钙)5%,硅10%,镁+锌+锰+钼+硼+硒等含量0.5%。其余填充料含量48.5%(用耕作层土壤或客土)。

以上改土原料混合均匀后投放于耕作层。有机物含量中用经过堆沤灭菌的生活垃圾有机质占45%,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啤酒厂的活性污泥40%,泥炭有机质15%(泥炭具有高效吸水保水性能)。

耕作层改土可用原生土也可以用客土。改土体积计算:按1立方米土体计,666平方米/亩×1米=666立方米,耕作层深度按0.35米计,666立方米×0.35=233.1立方米。每亩耕作层改土体积:233.1立方米(原生土或客土)。

实施技术方案的具体方案

将技术方案中配用的原料按重量百分比秤重,并进行搅拌均匀,用包装袋包装、封包。

本发明试验实例

实例1:桂林市郊蒙镇村苏日生水稻试验田2.5亩,1999年改土前水稻种植管理用多元生物有机肥,产量385kg,改土后用多元生物有机肥产量508kg。

实例2:临桂县会仙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宝山村,在稻田中种植大白菜试验82.4亩,最高产量7520kg,最低产量5310kg。西瓜最高产量2120kg,最低产量1689kg。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炳营,未经林炳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265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