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先进音频编码器的心理声学模型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27660.6 | 申请日: | 2007-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8659B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吴晟;邱小军;黎家力;陈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L19/02 | 分类号: | G10L19/02;G10L1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宋鹰武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先进 音频 编码器 心理声学 模型 处理 方法 | ||
1.一种基于先进音频编码器的心理声学模型的音频处理方法,其特征 在于,包含如下处理过程:
A、由待编码码流的心理声学子带谱能量,通过掩蔽扩散矩阵计算获得 编码子带的感知熵和掩蔽阈值;
B、通过编码子带的感知熵和掩蔽阈值,应用时频掩蔽修正与预回声修 正,计算获得编码子带比特消耗预测数,具体处理过程为:
B1、比较编码子带的当前掩蔽阈值与长期平均掩蔽阈值获得时频掩蔽 修正因子,
B2、通过时域掩蔽判断预回声是否失掩蔽,如是,则按照如下原则对 连续两帧时频掩蔽修正因子进行修正:brust′sfb(k)=brustsfb(k)chnBrust,其中, brust′sfb(k)为经过预回声修正的时频掩蔽修正因子,brustsfb(k)为原时频掩蔽 修正因子,k为第k个编码子带,第一帧修正时chnBrust=3,第二帧修正时 chnBrust=2,
B3、使用时频掩蔽修正因子修正感知熵,计算获得编码子带比特消耗 预测数,具体步骤为:
B31、使用时频掩蔽修正因子修正编码子带的感知熵得到编码子带比特 消耗预测比例,
B32、根据实际比特消耗进行帧间负反馈比特控制,得到当前帧的可用 比特数,
B33、由编码子带比特消耗预测比例和当前帧的可用比特数计算获得编 码子带比特消耗预测数,
其中,步骤B31中所述编码子带比特消耗预测比例通过下式得到:
C、心理声学模型输出编码子带比特消耗预测数作为码率失真控制的参 数以进行编码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2766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晶装置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用循环氯化氢制备氯甲烷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