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载波系统的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27744.X | 申请日: | 2007-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045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张银成;陈慧;刘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56 | 分类号: | H04L12/56;H04L1/06;H04L1/16;H04L12/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志勇;颜涛 |
地址: | 518057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载波 系统 高速 上行 分组 接入 方法 | ||
1.一种多载波系统的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小区内一个或者多个载波上同时配置E-AGCH、E-PUCH和E-HICH物理信道;在小区内为终端在所述一个或者多个载波中分配一个或者多个E-PUCH物理信道载波资源,并在所述的一个或者多个载波上同时对应分配一条或者多条的E-AGCH和E-HICH物理信道并与同一个载波上的E-PUCH物理信道相关联;在网络侧和终端侧分别建立一个由多个载波共享、但分别为每个载波独立配置HARQ进程的MAC-e/MAC-es实体,再通过该实体将调度E-DCH传输数据动态映射至所述一个或者多个载波上;Node B通过一条或多条E-AGCH动态调度授权关联的一个或者多个载波上的E-PUCH物理信道给终端用于E-DCH数据传输;Node B通过每个载波上的一条E-HICH物理信道反馈每个载波上调度E-DCH传输的接收情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接入方法还包括在小区内为终端分配一个或者多个载波并在这些载波上分配非调度E-DCH传输资源,将非调度E-DCH传输数据通过该资源进行传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调度或者调度E-DCH传输数据的传输在一个时间间隔内可以同时或任选其一进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者多个载波和一条或者多条E-AGCH和E-HICH物理信道的具体数量或具体个体,对于小区内每个终端,是不相同或相同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调度E-DCH传输资源所在载波对于小区内所有终端可以相同或不同;针对一个终端,所述非调度E-DCH传输资源所在载波可用于传输调度E-DCH传输数据或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一个终端,非调度资源与调度资源在同一个载波上时,则在该载波上,在同一时间间隔,只进行调度传输或非调度传输。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一个终端,非调度资源与调度资源不在一个载波上时,在同一时间间隔,可以同时进行调度传输和非调度传输,也可以只进行调度传输或非调度传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一个或者多个E-PUCH物理信道载波资源的步骤可以由RNC或者Node B分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小区内一个或者多个载波上同时配置E-AGCH、E-PUCH和E-HICH物理信道的步骤,由RNC通过Iub接口向Node B发起NBAP协议中物理共享信道重配置过程来实现,或者在Node B内部实现。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小区内为终端在所述一个或者多个载波中分配一个或者多个E-PUCH物理信道载波资源,并在所述的一个或者多个载波上同时对应分配一条或者多条配对的E-AGCH和E-HICH物理信道并与同一个载波上的E-PUCH物理信道相关联的步骤,在网络侧由RNC通过Iub接口向Node B发起NBAP协议中的无线链路建立过程和无线链路重配置过程来实现,或者在Node B内部实现。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小区内为终端在所述一个或者多个载波中分配一个或者多个E-PUCH物理信道载波资源,并在所述的一个或者多个载波上同时对应分配一条或者多条配对的E-AGCH和E-HICH物理信道并与同一个载波上的E-PUCH物理信道相关联的步骤,由RNC或者Node B通过网络侧与终端间的接口向终端发起RRC协议中的RRC连接建立过程,或无线承载建立过程,或无线承载重配置过程,或无线承载释放过程,或传输信道重配置过程,或物理信道重配置过程或小区更新过程过程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2774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