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L形带阻滤波器的微带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29194.5 | 申请日: | 2007-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534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发明(设计)人: | 毛绍纲;陈秀莉;吴民首;阙郁智;叶人郡;邓维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立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21/00 | 分类号: | H01Q21/00;H01Q21/08;H01Q23/00;H01Q1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蒲迈文;黄小临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阻滤波器 微带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带天线,尤其涉及一种具有L形带阻滤波器的微带天 线。
背景技术
早在1953年,利用微带线作为产生辐射的微带天线设计的概念就已经 被提出,但由于较缺乏完善的理论分析与应用设计,故当时并未被广泛应用。 后来由于印刷电路板与微波集成技术的发展,加上各种微波低损耗介质材料 的出现,一些不同且实用的微带天线和微带阵列天线才陆续地被设计出来。 这些微带天线设计都具有共同的一些优点,如平面结构、质量轻、体积小、 制造容易且成本低,与单石微波集成电路整合在一起可轻易的附着于任意表 面。而近年来随着全球电信业务的蓬勃发展,个人移动通信也即将迈入一个 新的纪元。因此,可预期微带天线在实际应用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而由于现今个人移动通信的使用者一般都要求体积小、轻便,这使得微 带天线的设计,被限制在有限的空间中,从而增加微带天线设计的困难度。 因此,微带天线设计的好坏,对于个人移动通信通讯质量的好坏及生产成本, 具有相当程度的影响。
在美国专利U.S.No.4,180,817(Serially Connected Microstrip Antenna Array)中,即已提出以串联式架构和混合串并联架构实现微带天 线设计的概念。然而此串联式架构和混合串并连式馈入架构会形成较长的电 流路径而产生寄生的低频共振模态,为了抑制此低频共振模态,额外的带阻 滤波器是必须的,以改善天线特性。美国专利U.S.No.6,856,290(Reduced Size TM Cylindrical Shaped Microstrip Antenna Array Having a GPS Band Stop Filter),U.S.No.7,009,564(TM microstrip antenna),U.S.No. 7,109,929(TM microstrip antenna),U.S.No.7,138,949(GPS microstrip antenna)中,即持续提出以不同微带线设计实现在微带天线阵列设计中加入 要抑制频带的带阻滤波器结构,以改善天线特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具L形带阻滤波器的微带天线。该微带天线 包含一第一L形接合部,包含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一L形接合部的第 二端用来收发一信号;一第一组微带天线列,其包含至少一第一矩形微带天 线单元与一第一微带线,该第一矩形微带天线单元耦接于该第一微带线,该 第一微带线耦接于该第一L形接合部的第一端;及一第一L形带阻滤波器, 其沿着该第一矩形微带天线单元的一垂直角设置,且与该第一矩形微带天线 单元的该垂直角之间具有一间距,并与该第一L形接合部之间具有一间距, 该第一矩形微带天线单元的该垂直角为该第一矩形微带天线单元的最接近 该第一L形接合部的垂直角。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具L形带阻滤波器的微带天线。该微带天 线包含一第一T形接合部,包含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与一第三端,该第一T 形接合部的第三端用以收发一信号;一第一组微带天线列,其包含至少一第 一矩形微带天线单元与一第一微带线,该第一矩形微带天线单元耦接于该第 一微带线,该第一微带线耦接于该第一T形接合部的第一端;一第二组微带 天线列,其包含至少一第二矩形微带天线单元与一第二微带线,该第二矩形 微带天线单元耦接于该第二微带线,该第二微带线耦接于该第一T形接合部 的第二端;一第一L形带阻滤波器,其沿着该第一矩形微带天线单元的一垂 直角设置,且与该第一矩形微带天线单元的该垂直角之间具有一间距,并与 该第一T形接合部之间具有一间距,该第一矩形微带天线单元的该垂直角为 该第一矩形微带天线单元的最接近该第一T形接合部的垂直角;及一第二L 形带阻滤波器,其沿着该第二矩形微带天线单元的一垂直角设置,且与该第 二矩形微带天线单元的该垂直角之间具有一间距,并与该第一T形接合部之 间具有一间距,该第二矩形微带天线单元的该垂直角为该第二矩形微带天线 单元的最接近该第一T形接合部的垂直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立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立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291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