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邻区规划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29504.3 | 申请日: | 2007-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177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发明(设计)人: | 薛傲;苏兴明;李晟;欧阳俊;吴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Q7/36 | 分类号: | H04Q7/36;H04Q7/34;H04B7/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57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规划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移动通信领域,具体涉及CDMA/WCDMA(码分多址)无线网络自动邻区规划的方法。
背景技术
邻区规划是CDMA/WCDMA网络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邻区列表设置的合理性会影响基站之间的切换。
目前比较常用的邻区规划方法是规划工程师查看规划站点的网络拓扑结构,根据各小区之间的距离、天线朝向,依据自己的规划经验来确定邻区。这种人工的方法很可能出现由于对覆盖范围判断失误导致的邻区规划结果不正确,而且人工的方法过于依赖规划工程师的个人经验,很可能出现不同的人得出不同的规划结果,另外人工规划邻区的方法也很容易出现邻区漏配的情况。
目前业界也有一些自动邻区规划的软件,例如ZXPOS CNO1和Enterprise Asset3G,但是它们都存在本身的缺陷。
ZXPOS CNO1是根据小区间的距离来规划邻区,这种自动规划方法没有考虑地形、地物对信号传播的影响,邻区规划结果不准确。
Enterprise Asset3G是根据接收到的导频信号强度Ec作为邻区规划的门限值,这与实际系统不符,而且在多载频邻区规划中,它也没有考虑与单载频相邻的多载频边界小区的异频邻区的规划。
在《一种CDMA系统中自动维护邻区列表的方法》(专利号02110634.7)和《实现CDMA邻区列表的自动优化方法》(专利号03131825.8)发明中,都提出了一种利用切换数据和相关门限值对邻区列表进行优化的方法,不过这两种方法都是在网络开通一段时间之后才可实施,对于新规划的网络则行不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目前网络开通前需要手动配置邻区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CDMA/WCDMA通信系统的自动邻区规划的方法。
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动邻区规划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输入规划参数,计算各个小区的路径损耗;
1.2设定邻区规划门限值;
1.3根据门限值和路径损耗自动完成各小区的邻区规划;
1.4输出邻区规划结果。
进一步地,1.1中输入的规划参数包括各个小区的功率参数、天馈参数和传播模型。
进一步地,1.1中输入各个小区的功率参数至少包括导频、同步、寻呼三个开销信道的发射功率。
进一步地,1.1中根据输入的传播模型计算各个小区的路径损耗。
进一步地,1.2中设定的邻区规划门限值至少包括导频信噪比EcIo门限值、邻区个数上限、临界小区邻区个数上限。
进一步地,1.3中若是多载频邻区规划时,先进行基本载频的邻区规划,然后完成其他载频下的邻区规划。
进一步地,1.3中还包括:
7.1根据导频功率、路径损耗生成每个小区的最强导频覆盖图;
7.2选择其中一个小区,判断当前载频是否为基本载频,如果否,则执行7.4;否则执行下一步;
7.3判断所述小区是否为临界小区,如果是,则执行7.7;否则执行下一步;
7.4在所述小区最强导频覆盖区域内,统计该小区的候选邻区集合;
7.5将所述候选邻区集合中的小区按照重叠覆盖Bin格数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
7.6完成所述小区的邻区规划,执行7.8;
7.7完成临界小区的邻区规划,执行下一步;
7.8判断所有小区是否规划完毕,如果否,则返回执行7.2;否则流程结束。
进一步地,7.4中还包括:
8.1统计所述小区最强导频覆盖面积内的Bin格数;
8.2计算一个Bin格内接收到的所述小区外的其它小区的导频信噪比EcIo;
8.3判断计算得到的EcIo是否满足用户设定的门限值,如果是,则将该小区规划为所述小区的候选邻区;
8.4重复执行8.2和8.3,直至所有Bin格计算完毕;
8.5 统计出所述小区的候选邻区集合。
进一步地,7.6中还包括读取邻区个数上限N,则将排序后的所述候选邻区集合中前N个小区规划为所述小区的邻区。
进一步地,7.7中又包括:
10.1获取各输入参数:临界小区邻区个数上限;临界小区的载频数;临界小区在基本载频下的邻区集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295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