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浮标排压防爆型电热水袋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29575.3 | 申请日: | 2007-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685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发明(设计)人: | 苏朝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朝明 |
主分类号: | A61F7/00 | 分类号: | A61F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322浙江省慈溪***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浮标 防爆 热水袋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一种防爆型电热水袋。
二、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热水袋采用电加热,且通过袋体上设置的温控器来控制加热温度。但是,一旦温控器失灵,电热水袋持续加热的话,势必引发热水袋内的水大量汽化,由于热水袋是密封结构,水汽化后不能向外界排放,导致袋内气压随水温升高而增大,直至袋内压力超过袋身承受能力时,气压可将热水袋涨破,引发爆炸。出现这种情况时,使用者容易被热水烫伤,引发事故。
就电热水袋上述缺陷,本人曾设计了几款排压式防爆型电热水袋,但这些排压式防爆型电热水袋的共同缺陷在于:排压时,会将袋内的水一并排出,由于袋内的水在通电时可能带电,这就造成了新的不安全因素。
本发明与上述的区别在于,在热水袋内部采用浮标来控制及排放袋内压力,由于浮标始终浮出水面,故可在水溢出排气口时,先行将排气口堵住,防止袋内水溢出至袋外,做到排气不溢水,从而确保电热水袋的安全。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电热水袋存在的安全隐患,提供一种设有安全辅助设施,避免热水袋爆炸的电热水袋。
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浮标排压防爆型电热水袋,包括袋体、插座、电加热装置、温控装置,还包括防爆装置。
所述的防爆装置包括有中空的安装座、带锥形密封的锁紧套,以及控制排气及防止溢水的浮标。
本发明所述的浮标防爆,发明重点在于采用浮标排压及防溢水这种新方法。浮标可采用浮筒和浮球或其它浮标物,外部锁紧方式也可多样化,如柱塞式、罗纹及密封圈式等锁紧方法,本说明及附图仅描述浮筒作为浮标,罗纹锥形密封这一种形式。
所述的安装座为塑料制品,用热力胶合的方法与袋身胶合而成;安装座下端放置浮筒,浮筒放入后再将入口封小,以防止浮筒逸出,安装浮筒的圆柱上端有数个通气孔,袋内水汽主要通过这些孔进入圆柱内,再通过排气小孔向外排放,所述的浮筒为密闭空心圆柱,上端有一小锥体,与排气小孔相配,实现当袋内水位上升时,浮筒先行将出气小孔封闭,防止水溢出,所述锁紧套与安装座的袋外部份用罗纹连接,并将罗纹产生的锁紧力,作用于内外接触的两锥面上,完成压力密封。
本发明所述的浮标爆型电热水袋具有如下优点:
1、由于增加了防爆装置,即使温控器失灵,也能起到安全防范作用;
2、由于采用了浮标排气,故在取下锁紧套通电加热时,即使外力作于袋身,浮标也能及时将出气(水)孔封闭,保证袋内水不外溢。
3、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四、附图说明
图1浮标排压防爆型电热水袋、图2浮标排压防爆型电热水袋、图3锁紧套、图4浮筒是本发明浮标排压防爆型电热水袋的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一种电热水袋,包括袋体1,袋体1内有加热装置,温控装置(图中未标示),防爆器2,插座3。防爆器2安装在热水袋上面正中央处,采用热力胶合方式与袋身胶合,插座3采用同样的方法安装在防爆器下侧。
参照附图2一种电热水袋上用的防爆装置,包括安装座1、锁紧套2、浮筒3。
所述的安装座1为塑料制品,中空结构,下部有一圆柱,该圆柱上部有数个经向小通气孔;中部有一较大外圆,该外圆轴向尺寸较短,其外圆的上端面与袋身材料用热力方式胶合,从而使安装座固定在袋身上;上部为一圆柱。内中空结构为:自下而上,依次为底部圆柱内为一内孔,内孔内放入浮筒3,后封小下端入口,防止在使用中浮筒逸出,该孔上部依实用作了相应变形挖空(如图所示),出气口安排在正中间,为一小孔,其下端有一定内锥度;通气孔上为一较大的内锥孔,与锁紧套2相配,用于加热完后密封袋内与袋外,防止袋内水及气溢出;该孔上端为一较大内孔,孔壁上配有内螺纹,与锁紧套相配。
所述的锁紧套3,参照附图3,为一种带旋扭手柄的塑料螺纹圆柱,其结构自下而上分别是:下端有与安装座相配的锥形,中间外圆为螺纹圆柱,与安装座相配,螺纹圆柱内作了如图示相应掏空,留出中间部份作旋扭手柄。
所述浮筒3,参照附图4,为一密闭空心圆柱,其上端有一小锥体,与安装座中出气小孔相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朝明,未经苏朝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295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