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支持点对点业务的网络地址转换穿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29678.X | 申请日: | 2007-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995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8 |
发明(设计)人: | 田洪亮;张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56 | 分类号: | H04L12/56;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龙洪;霍育栋 |
地址: | 518057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持 点对点 业务 网络地址 转换 穿越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地址转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支持P2P(peer-to-peer,点对点技术)业务的网络地址转换穿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宽带接入技术的迅速发展,NAT(Network Address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比如在家庭网络中,多个家庭终端采用私网地址进行互联,但同时经过家庭网关或宽带Modem(调制解调器)设备进行地址转换接入采用公网地址的互联网;再比如在企业网中,各终端采用私网地址进行互联,同时又通过专用的NAT设备或防火墙设备接入公网。现有的NAT技术对传统的C/S(客户机/服务器)业务,如HTTP(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FTP(File Transfer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等,可以很好支持,但对P2P(peer-to-peer,点对点技术)的业务却不能很好支持。其中主要原因是现有NAT技术要求由用户,即客户端主动发起会话才能建立NAT转发项,而P2P业务中,被叫用户处在等待被叫状态,因此难以建立NAT转发项。目前针对P2P业务的NAT穿越问题已经提出了各种方案,比较典型的有STUN(Simple Traversal ofUDP over NATs,NAT的用户数据报协议简单穿越)和TURN(Traversal UsingRelay NAT,通过中继方式穿越NAT技术)两种,但前者只能用于UDP(User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而且不能解决对称型NAT问题,后者虽然可以适用于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而且解决对称型NAT问题,但是由于需要有公网地址的代理中转转发流量,这样一方面降低了P2P传输的性能,而且在视频直播和点播等高码流场合,其网络传输效率非常低。
NAT技术原来是为了解决IP V4(Intemet Protocol Version 4,第4代互联网协议)地址紧张而提出的一种实用技术,但随着应用的日益广泛,NAT技术已经变成了用户私有网络和公有网络连接的事实标准配置,业界已经认为即使将来采用IP V6(Intemet Protocol Version 6,第6代互联网协议),NAT技术依然会得到应用。因此,应该把NAT设备看成一个公私网连接的网关设备,并且解决日益严重的P2P NAT穿越问题已经不可避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支持P2P业务的NAT穿越方法,解决对称NAT穿越问题,且传输效率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支持点对点业务的网络地址转换穿越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20,用户A从网络地址转换设备处获得公网IP地址及服务端口,将其连同自己的私网IP地址及服务端口一并告知用户服务器进行登记;
步骤130,其他用户需要呼叫所述用户A时,查询用户服务器,获得所述用户A的公网IP地址及服务端口和私网IP地址及服务端口信息;
步骤140,其他用户根据用户A的公网IP地址及服务端口或私网IP地址及服务端口对用户A进行呼叫。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步骤120前包含步骤110,在点对点业务用户和网络地址转换设备之间定义服务登记协议。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步骤120包括:
210,用户A向网络地址转换设备发送服务登记请求;
220,网络地址转换设备收到所述服务登记请求后,为用户A分配公网IP地址及服务端口,并建立反向网络地址转换设备转发项,将分配的公网IP地址及服务端口返回给用户A;
230,用户A收到后,把自己的公网IP地址及服务端口和私网IP地址及服务端口告知用户服务器;
240,用户服务器对用户的公网IP地址及服务端口和私网IP地址及服务端口进行登记。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其他用户与用户A不在同一私网中,其他用户根据用户A的公网IP地址及服务端口对用户A进行呼叫、建立连接并进行数据通信。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其他用户和用户A在同一私网中,其他用户根据用户A的私网IP地址及服务端口对用户A进行呼叫、建立连接并进行数据通信。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服务登记协议通过扩展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2967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