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透明荧光红墨的制造及新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29827.2 | 申请日: | 2007-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349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发明(设计)人: | 张斌;周天增;戴永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北京北大德力科化学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1/02 | 分类号: | C09D11/02;C09D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87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明 荧光 制造 应用 | ||
1、在印刷防伪油墨领域内,本发明涉及到在一种印刷用的荧光红防伪油墨和 多种组合防伪油墨中,使用的荧光红材料可以离开轧制研磨添加到高浓度,并 且无须考虑检测通常固体粉料在研磨加工轧制工艺过程中的颗粒细度问题,为 新的印刷技术领域中的防伪喷码提供了适用材料。
2、以往的荧光红防伪油墨制备需要机械研磨轧制加工,多耗一定的机加工时 间,例如:CN1073698A公开的“塑料包装用防伪油墨”中用的配合物须“经 三辊机研磨制得”;CN1101365A公开的“荧光防伪油墨”中须使用“三辊研磨 机”且只适用于胶印;CN1297970A公开的“长短波防伪油和防伪油墨”中使用 的荧光材料是长波和短波粉,须“搅拌成浆糊状,三辊研磨机上研磨”。在塑料 防伪油墨中不透明性会妨碍它的应用效果,使用粉料研磨会影响墨的透明性。 相比之下,使用液体荧光油和荧光T-4红粉材料的技术工艺可以节省机械加工, 实现制备透明的荧光红墨水和油墨。
经济发展,商品繁荣,包装印刷方式也层出不穷,喷码是一种非接触式 印刷文字数码的新技术,在标注商品随机变化的生产日期、批号、保质期和条 码符号时,比传统印刷方式有独到的优势。重视新领域内包装喷印防伪墨水的 研制,就是重视产品质量法的贯彻执行,促进生产有序发展,为繁荣市场经济 作出贡献。防伪印刷油墨是通过胶印、柔印、凹印、丝网印、移印等印刷方式 完成对包装印刷品的商标或标记防伪,在证件、证卷、票据诸多方面应用。但 用液体荧光油和T-4粉功能性材料制造防伪墨水在喷码非接触印刷领域是首次 应用。由于相容性好,墨水适于喷印,字迹清晰,速度快,成本低,操作简便, 对于限制以劣充好、冒牌造假、提高了威慑技术力度,对扩大防伪是新贡献。
3、制备无颗粒的透明性相容性好的荧光红墨水和油墨有利于我们实施喷码领域 的防伪墨水和多功能组合防伪油墨的研究制作。当量取两份数量的液体荧光红 油,搅拌下加入到另一份数量的混合溶剂溶解了的树脂液中,不会有颗粒沉淀 产生,得到的是无色透明液体,混容性好;荧光红材料T-4粉可以溶解于酯类或 酮类的有机溶剂中,当用紫外光线照射时发色耀眼夺目,因为这两种液体内含 有的荧光材料浓度比较高。本法制备的荧光红印刷油墨透明性好,降低了机械 消耗,扩大了不同组份的相混性,能提高印品的色彩亮度和防伪隐形性,有利 于制造多功能组合防伪油墨,与长短波荧光、红外光、折光、日光、磁性、镭 射铝膜、温敏变色等防伪配伍组合成多功能性防伪油墨,提高了打击伪劣假冒 的技术力度和防伪效果,应用面更广泛。简便的方法是直接量取该液体荧光油 或制备的透明荧光溶液与它种油墨或调墨油直接混合,使该荧光材料在油墨总 量中占0.5-18%。按照印刷适性要求添加适量助剂,调整黏度分散均匀即可。
4、荧光材料在配制无色墨水时在墨水中占2.4-5.7%;配制有色墨水时在墨水 中占3.8-13%,色素占2-8%。墨水中可以含有连接料12-70%,混合有机溶 剂5-81%,添加助剂3.5-10%。荧光材料的使用量可依据色素的遮盖力、不 同的色相和不同的场合要求加以调整。喷墨墨水中需要多种助剂:硅烷偶联剂、 导电助剂、润湿剂、流平剂、消泡剂、附着力增强剂、滑爽耐刻划等助剂,一 般用量0.1-0.5%,导电助剂1-2%。
5、配制防伪喷码墨墨水的配方举例:
举例(1)
喷码墨墨水 80-86份
液体荧光油 3.8-12份
醇酮醚混合溶剂 5-10份
助剂适量,分散拌匀。
举例(2)
有机溶剂 75%
连接料树脂 13-22%
荧光红油或T-4粉 4%
盐酸二甲基胺 1.05%
A-174偶联剂 0.15%
其他助剂 5.8%
6、制备凹印、柔印、丝印、胶印透明荧光防伪油墨和多功能防伪油墨的实例。
(1)凹印无色透明荧光红防伪油墨
荧光红粉(T-4)或液体荧光红油 2.5-10%
乙酸丁酯 5-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北京北大德力科化学公司,未经北京大学;北京北大德力科化学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298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