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自体免疫疾病的牛樟芝环己烯酮化合物及医药组成物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29871.3 | 申请日: | 2007-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788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04 |
发明(设计)人: | 刘胜勇;温武哲;郭茂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49/517 | 分类号: | C07C49/517;C07C45/78;A61K31/122;A61P3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晶晶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免疫 疾病 牛樟芝环 己烯 化合物 医药 组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用于治疗免疫相关疾病的化合物,尤其是关于一种从 牛樟芝(Antrodia camphorata)萃取物中分离纯化而得,而且可用于治疗系统性 红斑性狼疮等自体免疫性疾病的环己烯酮化合物,以及该化合物的医药组成 物。
背景技术
因免疫系统的反应异常而对于自体组织造成破坏的自体免疫疾病 (autoimmune diseases)的种类繁多,例如系统性红斑性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硬皮病 (Scleroderma)、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与皮肌炎(dermatomyositis)、 类过敏性紫斑(Anaphylactoid purpura)、休格兰症候群(Sjogren syndrome) 等,其它如原发性胆道系统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桥本氏甲状腺炎等病 亦均与自体免疫有关;其中,系统性红斑性狼疮(SLE)或称全身性红斑性狼 疮是自体免疫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其易发于育龄期妇女,患者体内会产生 对抗细胞核内自体抗原(autoantigens)的自体抗体(autoantibodies),又称抗核抗 体(antinuclear antibodies,ANA),而造成多种组织与器官例如:皮肤、关节、 骨骼、肾脏、心血管系统、凝血系统、肠胃道、浆膜(心包膜、胸膜、腹膜) 及脑神经系统等的伤害,而且其中有些自体抗体会和抗原结合并形成免疫复 合体(immune complex,IC),再随着血液沉积在不同的组织细胞中而造成伤 害,其临床上会呈现蝴蝶斑、溶血性贫血、关节炎、血管炎和肾炎等病症。 自体免疫疾病多用类固醇或其他化学药物进行治疗,但是长期服用这些治疗 剂很可能会引发患者产生不适的并发症或副作用,因此,如果能以天然而且 无副作用的中草药物质治疗这些自体免疫疾病,将可造福自体免疫病人并舒 缓其病痛程度。
牛樟芝(Antrodia camphorata),又称樟芝、牛樟菇或红樟芝等,属于非褶 菌目(Aphyllophorales)、多孔菌科(Polyporaceae)的多年生蕈菌类,为台湾特 有种真菌,仅生长于台湾保育类树种-牛樟树(Cinnamoum kanehirai Hay)的 中空腐朽心材内壁上。由于牛樟树分布数量极为稀少,加上人为的盗伐,使 得寄生于其中方能生长的野生牛樟芝数量更形稀少,而且由于其子实体生长 相当缓慢,生长期也仅在六月至十月之间,因此价格非常昂贵。
牛樟芝的子实体为多年生,无柄,呈木栓质至木质,其具有强烈的樟树 香气,而且形态多种多样,有板状、钟状、马蹄状或塔状。初生时为扁平型 并呈鲜红色,之后其周边会呈现放射反卷状,并向四周扩展生长,颜色也会 转变为淡红褐色或淡黄褐色,并有许多细孔,而且其是牛樟芝药用价值最丰 富的部位。
在台湾民俗医学上,牛樟芝具有解毒、减轻腹泻症状、消炎、治疗肝脏 相关疾病及抗癌等功用。牛樟芝如同一般食药用的蕈菇类,具有许多复杂的 成分,已知的生理活性成分中,包括:三萜类化合物(triterpenoids)、多醣 体(polysaccharides,如β-D-葡聚醣)、腺苷(adenosine)、维生素(如维生 素B、菸硷酸)、蛋白质(含免疫球蛋白)、超氧歧化酵素(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微量元素(如:钙、磷、锗)、核酸、固醇类以及血压稳定物质(如antodia acid)等,这些生理活性成分被认为具有抗肿瘤、增加免疫能力、抗过敏、抗 病菌、抗高血压、降血糖及降胆固醇等多种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国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298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