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力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30306.9 | 申请日: | 2007-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9805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2 |
发明(设计)人: | 郑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固力发电气有限公司;郑哲 |
主分类号: | H01R4/50 | 分类号: | H01R4/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争艳 |
地址: | 325604***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连接方式,属于电力系统电气接续领域,根据其原理特点我们命名为“渐近螺旋式电力连接”,这种连接方式适用于电力系统中大电流设备或导线之间的连接,特别是需要经常开断的连接。
背景技术
现行电力系统中有各种各样的电力连接方式,常用的有压接式固定连接,如连接管,其特征是利用压接工具使连接管变形将导线夹紧,具有连接可靠的优点,但不能无损拆卸。还有螺栓式固定连接,如跳线线夹或设备线夹和设备之间的连接,其特征是利用螺栓螺母等紧固件将其连接在一起,虽能拆卸,但具有安装拆卸不方便,电气接触不可靠(因螺栓螺母有可能松动)等缺点。
另外,一般平面和平面的电气连接,采用螺栓紧固的方式保持平面间的接触,较大的平面往往需要多个螺栓,离螺栓近的地方受压力大,离螺栓远的地方受压力小,因安装螺栓需要在平面上打孔减少了接触面积,因此这种连接方式具有较大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电力连接方式在一些特定使用情况下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夹紧性能好的电力连接方式。
实施本发明上述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措施如下所述:
一种电力连接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带轴窝的金属件和带轴头的金属件,带轴窝的金属件的一侧的轴窝结构,其横截面边缘呈内凹的渐近螺旋线,该渐近螺旋线的弧度在190度以上;带轴头的金属件的一侧的轴头结构,其横截面边缘呈与轴窝相对应的外凸的渐近螺旋线,该该渐近螺旋线的弧度在280度以上;形成了这样一种结构,即所述轴头呈一定角度时顺螺旋线轴心插入所述轴窝中,成铰链状,并保留一定的间隙;当带轴头的金属件顺螺旋线的渐近方向转动时,轴头和轴窝之间的间隙变小直至消失;继续旋转,轴头轴窝之间将产生挤压力并紧密结合,轴头和轴窝的接触面之间的相互接触,且接触紧密。
带轴头的金属件的另一电力连接端从轴头的纵轴方向引出;带轴窝的金属件的轴窝呈闭合状,其另一电力连接端在除带轴头的金属件另一电力连接端之外的任意方向。
从上述特点可知,本发明方案与已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
1、金属件1和金属件2之间采用轴窝轴头铰接的方式连接,轴窝圆弧面为190度以上,轴头不能从轴窝的C形开口中脱出。
2、轴窝和轴头的横截面边缘呈相对应的渐近螺旋线,金属件2的轴头呈一定角度时可轻易地顺螺旋线轴心插入金属件1的轴窝中,成铰链状,并具有一定的间隙。
3、当金属件2顺螺旋线的渐近方向转动时,轴头和轴窝之间的间隙变小直至消失;如继续旋转,轴头轴窝之间将产生挤压力轴窝略向外弹性变形,两者之间形成接触面积较大的面面接触,且接触紧密不易松动,具有电阻小、温升低、防松动免维护等优点。
4、当金属件2逆螺旋线的渐近方向转动时,轴头和轴窝之间产生间隙;金属件2的轴头可轻易地顺螺旋线轴心从金属件1的轴窝中拿出。
如上所述可知,本发明的电力连接与己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构思巧妙、安装拆卸方便快捷、电阻小温升低、通流能力大、夹持性好、不易松动、使用安全免维护等优点。而且轴头和轴窝的两个面之间的接触比较均匀,特别适合于应用到电气接触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在分断位置的主视图,其中所述轴头呈一定角度时插入所述轴窝中,成铰链状,并保留一定的间隙;
图2为图1中的实施例的两金属件顺螺旋线轴心轴向抽出后分离状态的俯视图;
图3、图4为图1中的实施例在连接位置的主视图和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在分断位置的主视图,其中所述轴头呈一定角度时插入所述轴窝中,成铰链状,并保留一定的间隙;
图6为图5中的实施例的两金属件顺螺旋线轴心抽出分离状态的俯视图;
图7、图8为图5中的实施例在插入连接位置的主视图和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结构作进一步描述。
由图1、图2可知,本发明主要由带轴窝的金属件1和带轴头的金属件2组成,金属件1的一侧为轴窝结构,其横截面边缘呈内凹的渐近螺旋线;金属件2的一侧为轴头结构,其横截面边缘呈与轴窝相对应的外凸的渐近螺旋线3;金属件2的轴头呈一定角度时可轻易地顺渐近螺旋线轴心插入金属件1的轴窝中,成铰链状,并保留一定的间隙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固力发电气有限公司;郑哲,未经固力发电气有限公司;郑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303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风冷式冷热水空调模块机组
- 下一篇:波纹套筒复合式补偿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