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煤基生物环保燃料助溶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10130398.0 申请日: 2007-07-19
公开(公告)号: CN101104822A 公开(公告)日: 2008-01-16
发明(设计)人: 刘国强;吕金岭 申请(专利权)人: 刘国强;吕金岭
主分类号: C10L1/02 分类号: C10L1/02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467000河南省平*** 国省代码: 河南;4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生物 环保 燃料 溶剂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燃料助溶剂,尤其涉及一种煤基生物环保燃料助溶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还涉及该助溶剂的应用,属于石油化工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飞速发展和地球上的石油日趋紧张,油价攀升变化异常,以及我国石油产品越来越依赖进口的矛盾性,同时国家提出发展替代能源的发展战略中,甲醇替代能源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凸显,燃料石油制品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近年来,环境污染带来的灾难和损失已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承受能力,能源与环境已是影响各国政治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当今,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刻,对石油需求会有更快的增长,国内有限的石油供应远远无法满足需求,只有依靠进口石油来弥补供需差距。我国自1993年以来,进口量逐年上升,1999年进口原油4000万吨,2000年进口原油7000万吨,成品油2000万吨。2004年原油进口1.173亿吨,成品油2641万吨,2006年进口原油1.4亿吨,进口原油占我国的原油需求总量的48%(2005年43%),“十一五”期间在经济强劲的增长拉动下,国内对石油的需求会有更快的增长,入世后,我国汽车保有量预计每十年翻一番,需增加石油消费量一亿吨,如仅靠进口石油来弥补供需差距,我国能源安全将进入“石油制约风险期”。为了防止石油危机对经济和国防的制约,发达国家均建立了石油储备。据日本《产经新闻》和美国《洛杉机时报》披露,美国石油的储备量为180天,日本石油的储备量为90天,我国石油的储备几乎为零,这就意味着我国存在着潜在的石油危机,一旦遇到战争或其他原因,使进口石油短缺,必将给我国的经济建设造成巨大的损失。

在石油紧缺和巨大能源消耗的双重压力下,提高我国能源安全迫在眉睫,国家在《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十五”规划》中就着重指出,国内石油开发和生产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石油需求将呈强劲增长态势。如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到2020年,我国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存度将达到50%以上。为此,国家指定了节约和替代燃料油的战略目标,确定重点发展“洁净煤、天然气替代燃料油技术,甲醇和乙醇替代汽,柴油技术”等节油技术为突破口,大力推动甲、乙醇为主要内容的替代成品油示范工程。原国家经贸委在2002年6月下发的《国家产业技术政策》中也指出“要大力发展油气高效利用节能和环保技术,新一代石油替代技术”,可见,发展石油替代燃料是关系到国家能源建设、能源安全的重要而紧迫的战略问题。

我国能源资源的总体状况是“富煤、贫油、少气”,可再生能源总量有限,在我国现在可采的化石能源中,只有煤炭能采用百年以上,而煤炭储量中,高硫劣质煤占到了资源总量的40-50%,这种劣质煤不可作为一次能源使用,但可采用煤的洁净利用技术,将其制成替代石油的二次能源——甲醇。二甲醚,由于醇醚燃料可以大幅度提高煤炭的附加值,扩大我国煤炭的经济可采储量的范围,这也是推广醇醚燃料对增加我国能源量的贡献,利用高硫煤1.5-2吨可生产一吨甲醇,每吨聚氧乙烯仅用1.3吨甲醇,同时利用甲醇可生产甲醛、醋酸、甲醇单细胞蛋白等对国民经济影响重大的高附加值化工产品,形成了以煤化工为核心的循环经济发展一体化,拉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点,为此,在国家发展替代能源中,尤其煤制甲醇、甲醇代油已成为我国新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既能科学的合理利用煤炭资源优势解决石油能源短缺问题,又能有效地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特别是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危害问题,是迄今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尤其是汽车尾气已是世界大城市的首要污染源,随着汽车的大量增长,环境保护、环境治理已成为各国政府工作中首要问题被高度重视,甲醇燃料燃烧后的常规有害排放物一般比汽、柴油低60%以上,即使非常规排放物中也没有汽,柴油中的致癌物丁二烯、苯和颗粒物等,非放尾气中甲醛含量低于汽油车,而大大小于柴油车的排放。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国强;吕金岭,未经刘国强;吕金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303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