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伸缩调节电动转向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30582.5 | 申请日: | 2007-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5287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2 |
发明(设计)人: | 关井義幸;力石一穗;立脇修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1/19 | 分类号: | B62D1/19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本良;文琦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伸缩 调节 电动 转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伸缩调节电动转向装置,该装置具有转向柱和电致动器,其中转向柱具有相连接的外柱和内柱从而能相对拉伸和收缩,并且可旋转地支撑连接到方向盘的转向轴,该电致动器具有连接到外柱的一个端部以及连接到内柱的另一个端部,并且使该外柱和内柱拉伸和收缩。
背景技术
已经提出了一种可伸缩电动转向装置,该装置用于操作设置在轴线上的轴,该轴不同于在轴线方向上由电机驱动的转向柱的轴,且该装置可伸长和缩短连接于轴的柱。例如,图19中所示装置即为此类可伸缩电动转向装置(见日本专利未审公布JP-A-2003-276616)。在该常规例子中,外罩内套2可滑动地容纳在外罩套1内,在其端部具有方向盘4的转向轴3可旋转地支撑在该外罩内套2中。电机5连接于外罩套1,且连接板6连接于外罩内套2。连接杆7设置在电机5和连接板6之间。该连接杆7由轴7a和外套7b构成。轴7a在轴向上相对电机5移动。外套7b沿轴向可滑动地装配并插入到该轴7a中,且自由端插入连接板6中并由螺母紧固。至少一个穿过轴7a和外套7b的销8被压入式装配,在例如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力下断裂和折断。
但是,在上述JP-A-2003-276616中描述的常规示例中,电机5固定于外罩套1。通过该电机5拉伸和收缩并操作的连接杆7由轴7a和外套7b构造。轴7a相对电机5在轴线方向上移动。外套7b在轴向上装配并插入到轴7a中,且自由端插入连接板6中并通过螺母紧固。因此,当用于相对旋转外罩套1和外罩内套2两者的相对旋转力作用在外罩套1和外罩内套2之间时,存在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即连接杆7在圆周方向上扭曲,通过蜗杆齿轮构造的用于将电机5的驱动力传递到连接杆的减速机构的齿对齿啮合会出现故障,电机拉伸和收缩外/内柱所需的负荷增加。
而且,还存在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即由于连接杆7被扭曲,断开销8的收缩负荷变得不恒定,因此不能稳定地吸收冲击能量。
发明内容
根据以上所述,在注意到上述常规示例中存在的未解决问题而做出本发明,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伸缩调节电动转向装置,当相对旋转力作用在使其相对旋转的内柱和外柱上时,该装置能够限制作用在电致动器上的载荷的增加。
为实现以上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伸缩调节电动转向装置,包括:
连接于方向盘的转向轴;
转向柱,该转向柱可旋转地支撑该转向轴,并包括互相连接的外柱和内柱从而可相对拉伸和收缩;和
电致动器,该电致动器使所述外柱和内柱拉伸和收缩,其中
该电致动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外柱,并且该电致动器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内柱,以及
所述电致动器包括阻挡所述外柱和内柱之间的相对旋转的旋转阻挡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如本发明第一方面中所述的,优选所述电致动器包括:
连接板,该连接板固定于所述外柱和内柱中的一个;和
直线运动机构,该机构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并固定于所述外柱和内柱中的另一个,其中
该直线运动机构包括杆,该杆的一端支撑在所述连接板中,以及
该所述旋转阻挡部件包括旋转挡板,该旋转挡板与所述杆接合并且固定于该所述外柱和内柱中的另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如本发明第二方面中所述的,优选:
所述旋转挡板包括反冲限制机构,该机构限制所述旋转挡板和所述杆之间产生的径向反冲,以及
该反冲(backlash)限制机构设置在与所述杆相接合的接合部分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如本发明第三方面中所述的,优选:
所述反冲限制机构在与通过柱中心线和连接杆中心线的平面相垂直的方向上,设置在所述旋转挡板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如本发明第一方面中所述的,优选:
所述电机驱动所述杆,使该杆在轴线方向上前进和回退,
当传递冲击载荷时能够收缩的收缩部分形成在所述杆的自由端和所述连接板之间,该连接板固定于所述外柱和内柱中的一个,以及
所述旋转挡板与所述收缩部分的外周表面相接合。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如本发明第二方面中所述的,优选:
由所述连接板支撑的所述杆的下端从所述旋转阻挡部件向下侧突出,
C形环固定于所述杆的下端,以及
该C形环邻接所述旋转阻挡部件从而防止所述杆从所述旋转挡板中掉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精工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精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305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记录和再现装置及记录和再现方法
- 下一篇:等离子掺杂方法和等离子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