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央空调末端智能动态恒流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30938.5 | 申请日: | 2007-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808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发明(设计)人: | 陈旸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旸 |
主分类号: | F24F11/053 | 分类号: | F24F11/053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朝旭 |
地址: | 150000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央空调 末端 智能 动态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阀门控制装置,尤其是一种中央空调末端的控制 装置,属于空调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据申请人了解,现有中央空调的末端通常主要由安置在风机出风 口附近的风机盘管、安装在液体冷媒(通常为水)管路中的电动阀、 以及温度控制器组成,温度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接安置在设定位置的 温度传感器,其控制输出端接电动阀的受控端。
运行时,温度控制器依据设定温度Ts与探测温度Tm进行对比, 一旦Tm大于Ts,温度控制器便输出控制信号打开电动阀,反之则关 闭电动阀。这种传统空调的控制方式存在的明显缺陷是,电动阀的通 断无法使室内温度稳定在Ts上,因此带来了舒适性差和能源浪费问 题,此外还使整个空调系统的水利平衡时常处于压差变化无常和失恒 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可 以使受控环境温度稳定在设定值的中央空调末端智能动态恒流控制 装置,从而节省能源,产生理想的舒适感。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中央空调末端智能动态恒流控制装 置主要由安置在风机出风口附近的风机盘管、安装在液体冷(或热) 媒管路中的电动阀、以及温度控制器组成,所述温度控制器的信号输 入端接安置在设定位置的温度传感器,其控制输出端接电动阀的受控 端。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电动阀中装有热力驱动器,所述热力驱动 器含有接温度控制器控制输出端的电热器件以及安置在电热器件附 近的热膨胀件,所述热膨胀件的一端通过联动机构与电动阀的阀杆衔 接。
这样,电动阀不再直接受控于温度控制器的通断控制信号,而是 由温度控制器的输出控制电热器件的温度,进而控制热膨胀件的膨胀 量,再通过联动结构控制阀杆的开启度,结果彻底改变了传统的通断 控温方式,可以借助无级调控阀门的开启度,实现外界温度的准确调 控,达到节省能源、获得理想空调效果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中央空调末端智能动态恒流控制装置如图1所示,风 机盘管1安置在风机2的出风口附近,两管口分别接作为液体冷媒的 进水和回水管。进水管路中装有电动截止阀14,其进口和出口之间 设有阀瓣13,该阀瓣13的中部与可以在阀体内上下移动的阀杆下端 固定连接。阀体上部安装热力驱动器4,该热力驱动器中含有接温度 控制器控制输出端的电发热片11,以及安置在电发热片上方的热膨 胀腔10,热膨胀腔10中充填石蜡9,石蜡的顶部靠在挤出杆8的下 端,挤出杆8的上端顶住帽状的联动件7,该联动件的外部通过上端 的弹簧托盘5套有弹簧6,下部与阀杆12的上端衔接。
温度控制器3含有安置在预定位置的温度传感器,该传感器的输 出接单片机的信号输入端AD/IO口,该单片机的控制输出端之一通过 电源电路以及光电隔离电路接可控硅,该可控硅接在电发热片线圈与 市电的连接电路中。
工作时,温度控制器自带的温度传感器(NTC热敏电阻,其电阻 值与温度值成反比关系)自动采集温度信号,输入单片机的AD/IO口, 单片机将采集到的室内温度Tm与设定温度Ts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 果,不断调整可控硅的输出电压,从而改变热力驱动器的电发热片的 发热量。热力驱动器膨胀腔内的膨胀介质石蜡随电热温度变化胀缩, 带动挤出杆顶出或缩回,在弹簧的配合作用下,电动截止阀的阀杆相 应上下移动。外界室温较高时,将带动阀瓣向上位移,而使冷(热) 媒流量加大,反之则带动阀瓣向下位移,减小流量。最终实现以控制 电动截止阀的开启度准确调控温度的目的。
此外,温度控制器中单片机的另一控制输出端还通过驱动电路和 三只继电器接风机三档转速控制线。这样可以根据室内温度与设定值 的差值控制风机转速,进一步实现恒定温度的调控。通常当温差大于 等于5℃时开启高速风,小于5℃及大于等于3℃时开启中速,小于3 ℃及大于设定温度时开启低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旸,未经陈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309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弧形水线火焰喷泉
- 下一篇:熔融还原快速预还原细微铁矿粉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