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色织布机送经双轴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31631.7 | 申请日: | 2007-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2619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0 |
发明(设计)人: | 唐文启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文启 |
主分类号: | D03D49/06 | 分类号: | D03D49/06;D03D4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600江苏省海安县***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色织布 送经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速剑杆织机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其送经机构。
背景技术
色织布市场的高利润产品档次趋向于细支、高密、复杂提花品种与多种颜色搭配的难度品种,此类色织布大都是在高速剑杆织机上织造。在工艺设计时,考虑到不同组织在织造过程中的经纱张力差异而产生沉经或颜色沾污,一部分品种必须做双经轴。目前设备供应商只能提供机内双主动送经机构及机台上下双主动送经机构,国内织机双轴配置上95%是选用的上下双主动送经机构。
上下双主动送经机构主要优势在于第二织轴位于织机上方,在织机安装平面布置上可节省空间。但其在实际生产操作过程中存在诸多弊端:
1、上轴操作难度大、成本高:使用国产液压式上轴车在运输与上轴过程中,第二织轴的操作主要以人工为主,劳动强度大且危险性程度高,上轴时往往需要3~4人配合才能完成,上轴工序所耗用的时间往往比单轴上轴多出20min~30min。为了降低劳动强度,采用电动上轴车,但其一次性投入大,国产上轴车投资在2万元左右,而进口的电动上轴车价格在100万元左右。
2、断经处理操作难度大:上置式双轴经纱层从上方退绕,由于在织造过程中的断头和国内操作工的身高局限,该经纱层在操作上不利于挡车工的断经处理,既增加处理时间,又不可避免在处理过程中造成布面局部横档的质量问题。
3、上下双主动送经机构影响布机效率:从以上二点分析此双送经机构对布机效率和布面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设计一种能避免以上缺陷、安装结构紧凑、方便操作、提高色织布面质量的色织布机送经双轴机构。
本发明包括机架,机架上固定连接外侧大墙板和内侧大墙板,在外侧大墙板和内侧大墙板之间支撑第一经轴,在第一经轴的上方布置第一后梁。在机架上还固定连接外侧小墙板和内侧小墙板,所述外侧小墙板和内侧小墙板布置在外侧大墙板和内侧大墙板的后方,在外侧小墙板和内侧小墙板之间支撑第二经轴,在第一后梁的后方布置第二后梁,所述第二后梁通过机架布置在第一经轴的上方,在第一经轴和第二经轴之间通过机架支撑导纱辊,在第二经轴的前方设置踏脚板。
本发明实际占用空间织机宽度上增加40cm,该机构将内、外侧小墙板与机架、踏脚板、第二送经马达整体连接,¢400mm泡轴可直接安装在机架上,导纱棍固装在机架上,经纱从泡轴退绕经过导纱棍,通过安装在第二后梁上的张力感应器检测泡轴张力,控制第二送经马达的退绕量以确保泡轴经纱的退绕张力。¢800MM第一经轴上的经纱通过第一后梁上的张力感应器检测经纱张力,该张力信号与设定值进行比较控制第一送经马达上送经齿轮的送经量,确保第一经轴经纱的上机张力。
本发明上下轴无须多余拆卸操作,使用普通上轴车即可上轴,两人完成上轴操作,且上轴时间同比缩短10-20min,双轴机构增加挡车工操作的便利性,避免对布面质量的影响;同时在两只织轴之间增加踏脚板以弥补挡车操作工的身高局限。在电气改造上增加第二套送经控制系统,即送经马达驱动板和伺服马达送经传动机构,通过安装在第二后梁上的张力传感器检测第二织轴的张力,该张力信号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并结合第二织轴的退绕直径控制第二送经马达的送经量,通过设定可以达到控制机外织轴的退绕张力和保证织造过程中不同组织之间的经纱缩率一致,提高布机效率和布面平整度。
总之,通过以上设计,使本发明具有织机安装结构紧凑、机架稳定、上轴与挡车操作方便等诸多优越性。
另,本发明所述踏脚板固定在外侧小墙板和内侧小墙板之间。可进一步方便挡车工操作。
本发明还可将所述导纱辊布置在踏脚板的下方,可节约空间,方便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在本发明的机架17上固定连接外侧大墙板14和内侧大墙板15,在外侧大墙板14和内侧大墙板15之间支撑第一经轴4。相应地,在第一经轴4外同心连接第一送经齿轮3,在外侧大墙板14上还设置第一送经马达5。
在第一经轴4的上方通过机架17前后依次布置第一后梁1和第二后梁2。同时,在机架17上还布置第一后梁张力感应器检测器和第二后梁张力感应器检测器。
在机架17上、于外侧大墙板14和内侧大墙板15的后方还固定连接外侧小墙板12和内侧小墙板13,并在外侧小墙板12和内侧小墙板13之间支撑第二经轴7。相应地,在第二经轴7外同心连接第二送经齿轮6,在内侧小墙板13上还设置第二送经马达10。
在第一经轴4和第二经轴7之间通过机架17支撑导纱辊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文启,未经唐文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316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二维和三维图像检测的系统
- 下一篇:屈伸运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