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氨水吸收式制冷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32587.1 | 申请日: | 2007-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550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陈亚平;王伟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15/04 | 分类号: | F25B15/04;F25B33/00;F25B37/00;F25B39/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陆志斌 |
地址: | 2100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氨水 吸收 制冷机 | ||
1.一种氨水吸收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生器(1)、精馏塔(2)、冷凝器(3)、过冷器(4)、膨胀阀(5)、蒸发器(6)、吸收器(7)、溶液热交换器(8)、溶液泵(9)、节流阀(10);发生器(1)上分别设置尾气进口(111)和尾气出口(116),发生器(1)通过下集管进口管(121)、上集管出口管(122)与精馏塔(2)连接;精馏塔(2)通过氨气出口管(21)、氨液喷淋管(22)与冷凝器(3)连接;冷凝器(3)通过冷凝器氨液出口管(31)与过冷器(4)连接,过冷器(4)采用通道间距不同的螺旋板式换热器,过冷器(4)通过过冷器氨液出口管(41)、过冷器氨气进口管(42)与蒸发器(6)连接,过冷器(4)通过过冷器氨气出口管(43)与吸收器(7)连接,过冷器氨液出口管(41)上设置膨胀阀(5);吸收器(7)通过吸收器管束(71)、稀溶液喷淋分布管(73)与溶液热交换器(8)连接;溶液热交换器(8)通过热交换器氨气出口管(81)、稀溶液出口管(83)与精馏塔(2)连接,溶液热交换器(8)通过浓溶液出口管(82)与上集管出口管(122)连接,热交换器稀溶液出口管(83)通过节流阀(10)与吸收器(7)的稀溶液喷淋分布管(7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水吸收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发生器(1)包括壳体(11)、发生器管束(12),壳体(11)由尾气进口(111)、主段(113)、尾气出口(116)组成,尾气进口(111)通过扩张喇叭口(112)与壳体(11)连接,尾气出口(116)通过收缩喇叭口(115)、转向器(114)与壳体(11)连接,所述转向器(114)的轴向与尾气进口(111)的轴向垂直;发生器管束(12)呈螺旋翅片管形,发生器管束(12)错列布置在主段(113)内,所述发生器管束(12)包括下集管进口管(121)、上集管出口管(123)和若干组翅片管排(122);上述每组翅片管排(122)包括中间下集管(1221)、中间上集管(1223)与连接在中间下集管(1221)、中间上集管(1223)之间的若干根翅片管(1222);中间下集管(1221)与中间上集管(1223)平行设置,中间下集管(1221)和中间上集管(1223)侧壁上的对应位置分别设置若干个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与翅片管(1222)的外径相同,通孔的数目与翅片管(1222)的根数相同;上述中间下集管(1221)一端封闭,另一端与进口下集管(121)连接,上述中间上集管(1223)一端封闭,另一端与出口上集管(123)连接;下集管进口管(121)的侧壁上设有与中间下集管(1221)外径相同的孔,上集管出口管(123)的侧壁上也设有与中间上集管(1223)外径相同的孔,所述孔的数目与翅片管排(122)的组数相同;下集管进口管(121)一端封闭,另一端为发生器氨水溶液进(1211);上集管出口管(123)一端封闭,另一端为发生器氨气出(1231)。
3.组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氨水吸收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壳体(11)上设有可拆卸窗口(11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水吸收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冷凝器(3)包括壳体(34)、传热管束(32)、集液盘(33),壳体(34)由筒体段(311)、左封头(312)和右封头(313)组成;筒体段(311)通过第一法兰(314)与左封头(312)连接,筒体段(311)通过第二法兰(315)与右封头(313)连接;上述集液盘(33)与右封头(313)之间设置管板(3112),管板(3112)与右封头(313)内壁之间连接分隔板(3131);右封头(313)上设置冷却水进(3132)和冷却水出(3133),筒体段(311)上设置有支腿(3115),壳体(34)的顶部设有氨气进口管(3116),壳体(31)的底部设有底部液囊(3114),底部液囊(3114)上设有氨液出口管(31);传热管束(32)分为上传热管束(3321)、下传热管束(322);上传热管束(321)与下传热管束(322)之间设置集液盘(33),壳体(34)上设置有侧面液囊(3113),侧面液囊(3113)与集液盘(33)连接,侧面液囊(3113)上设有回流氨液出(311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3258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谐振式超声换能器
- 下一篇:空心圆铸锭热顶铸造装置及其铸造空心管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