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无腐蚀性氟化物钎剂及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32592.2 | 申请日: | 2007-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2539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0 |
发明(设计)人: | 邹家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K35/363 | 分类号: | B23K35/363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腐蚀性 氟化物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无腐蚀性氟化物钎剂及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钎焊6063铝合金的含有ZnSiF6的无腐蚀性氟化物钎剂及制备方法,属于铝及铝合金的钎焊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铝及铝合金由于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良好的加工、表面处理和耐蚀性能,在近代工业材料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建筑、电器、汽车和船舶等部门。实现铝及铝合金的连接也显得尤为重要。配合Al-Si共晶钎料使用的无腐蚀性氟化物钎剂(KF-AlF3共晶钎剂,简称QF钎剂)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由加拿大的ALCAN公司首先研制开发,和氯化物类钎剂相比,其最大的优点是焊后残渣无腐蚀性,QF钎剂在钎焊纯铝和LF21铝合金时均具有良好的钎焊性。但纯铝和LF21铝合金强度低,且无法热处理强化,因此在许多结构中,目前大多采用6063铝合金(LD31)取代纯铝和LF21铝合金,以改善和提高结构件的强度和寿命。6063铝合金采用氯化物类钎剂钎焊是具有良好的钎焊性,但使用氯化物类钎剂钎焊最致命的弱点是接头焊后的腐蚀。采用QF钎剂钎焊6063铝合金和钎焊纯铝、LF21铝合金相比,钎料的流动性下降,钎剂高温容易失效,钎缝中易产生气孔等缺陷。6063铝合金中的合金元素Mg是使钎剂失效和恶化钎缝质量的主要原因。一方面,Mg和QF钎剂相互作用使钎剂流动性下降、活性降低;另一方面,6063铝合金中的Mg钎焊温度下在表面的富集使熔化钎料中氧化夹杂和含氢量增大,导致钎缝气孔倾向增大;另外,表面形成的MgO膜,增大了液态钎料和母材间的界面张力,阻害了钎料和母材的结合。一般当铝合金中含Mg量超过0.5%时,采用QF钎剂钎焊就很困难。因此。研制一种能钎焊如6063合金的无腐蚀氟化物钎剂是含Mg铝合金钎焊技术领域急待解决的技术问题。目前国内外报道的解决含Mg铝合金钎焊的钎剂均为CsF-AlF3系列,如国内最近公开的发明专利CN1390673A,因为含有大量的CsF,导致价格太贵,无法广泛应用于实际,而且CsF-AlF3二元熔盐钎剂去除MgO膜的效果不是很好。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为了解决目前常用无腐蚀性氟化物钎剂钎焊6063铝合金钎焊性的上述不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无腐蚀性氟化物钎剂及制备方法。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的:
本发明的用于钎焊6063铝合金的一种新型无腐蚀性氟化物钎剂由中性QF钎剂和ZnSiF6组成。其特征在于:钎剂的组分和含量(按重量百分比)为:中性QF钎剂:99.0~99.7%;ZnSiF6:0.3~1.0%。其中中性QF钎剂采用化学合成法制备时,通过滴加KOH使钎剂呈中性,这样制得的中性QF钎剂中K+过量,最后成分偏向K3AlF6侧,由K3AlF6+(KAlF4+K3AlF6)共晶组成,其K+/Al3+比为1.9175。
中性QF钎剂和共晶QF钎剂不同,共晶QF钎剂由KF和AlF3按共晶成分配制,最后完全有(KAlF4+K3AlF6)共晶组成,其K+/Al3+比为1.7678。
制备本发明的一种新型无腐蚀性氟化物钎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已知组成的Al(OH)3与热KOH溶液反应制成KAlO2的澄清溶液,制备过程中通过滴加KOH使溶液呈中性,此时的K+/Al3+比正好为1.9175;
(2)将按步骤(1)所得的溶液加入适量的HF转化,则沉淀析出KAlF4和K3AlF6的混合物;
(3)将按步骤(2)所得的混合物蒸干并在200℃烘烤以除去少量游离酸,则得到中性QF钎剂。
(4)将中性QF钎剂和ZnSiF6粉末按配方比例称重混合;
(5)将按步骤(4)所得的混合粉末置于研钵中加适量蒸馏水搅拌研磨,直至均匀;
(6)在150℃下保温2小时烘干水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325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