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眼动脱敏和再加工治疗仪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32951.4 | 申请日: | 2007-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7218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发明(设计)人: | 曹真宁;王振中;沈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21/00 | 分类号: | A61M2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叶连生 |
地址: | 2100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眼动脱敏 再加 治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EMDR(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processing,即眼动脱敏和再加工)心理治疗的辅助仪器,属于医学电子仪器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EMDR(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processing)即眼动脱敏和再加工,是近年来应用于抑郁和心理创伤治疗的新方法。它由美国心理医生Francine Shapiro偶然发现并运用到心理治疗当中,收到很好的疗效。这些年来,EMDR已在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得到推广,并被国际创伤应激协会列为治疗″创伤后应激综合症″的有效方法。
对于EMDR机理阐释,并没有很好的统一,但是总体的观点是一致的:在EMDR治疗过程中视觉焦点(注意力)的周期性移动,促使患者进入一种类似于睡眠中快速动眼期的神经生物学状态。而在这种状态中,人体将大脑皮质中的创伤记忆综合转化进入一般性的语义神经网络,从而削弱创伤记忆。
我对事件的初始记忆先储存在脑海马区,随后被提取并转入新大脑皮层的语义区进行整合。这个过程是受阻的,也就是不连贯的,这对于记忆处理过程非常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新皮层才能更好地整合并加工这些信息,将它们转变成为有助于我理解未来事件的有用信息(称为记忆再加工)。随后,脑海马区中的记忆就会逐渐减弱,最终完全消失,誊出的空间用于存储新事件的信息。
研究表明,记忆再加工的过程发生在睡眠期间。非快速动眼睡眠中,脑海马区的片段记忆转移到语义区;快速动眼睡眠中,语义区的记忆被整合并再加工,并反馈至脑海马区(如下图所示)。在快速动眼睡眠期间发生的弱语义联系,加上脑海马区记忆转入的不连贯性,就产生了稀奇古怪的梦境。然而,如果一个痛苦难忘的事件不断重现在梦境中,就表明记忆再加工的机制出现了问题。因为正常情况下,梦境几乎不可能真实地重现我生活中的事件,除非脑海马区中的记忆不受任何阻碍,连续地涌入语义区。一旦这种情况发生,记忆整合以及脑海马区片段记忆的削弱就会受到阻碍,最终造成创伤后压力症。
既然PTSD是由快速动眼睡眠期间记忆再加工过程的失败产生的,那么治疗PTSD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重建记忆再加工的过程。脑科学研究表明,快速动眼睡眠中眼球的快速运动与脑干的记忆处理机制能相互激发,并且无论睡眠时还是清醒时,眼动的效果都是相同的。清醒时的眼动可以通过用一个物体吸引患者的注意力来激发:将这个物体从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然后再回到原来的位置。这样,患者的注意力就经历了释放、转移、和再集中的过程,激发了大脑中相应区域的神经调控机制(与快速动眼睡眠中大脑活动的情况相似),从而可以人为地重建记忆的再加工过程。
EMDR疗法的基本操作治疗过程分8个步骤,包括:1了解病史 2准备阶段 3评估阶段 4动眼脱敏 5控制(安置)阶段 6身体扫描阶段 7关闭阶段 8再评价(治疗)阶段
其中最主要的身体扫描阶段,通过医生的手指来回左右移动引领病人目光的循环移动,同时在安置的基础上让患者回忆创伤事件,直到患者能够毫无痛苦地回忆起创伤事件。
我设计并制作了由单片机控制的动眼治疗仪辅助EMDR治疗师进行心理治疗。动眼仪通过遥控装置发出信号给89S51单片机分别控制动扫描电路,数码计时器,声音系统等模块,而高频斩波亮度调节器控制LED电路中的LED亮度。通过LED的循环扫描,引领人眼运动,达到动眼治疗的效果。治疗医师可以通过遥控器和机体上的按键等灵活控制LED的速度,选择各种治疗模式。
EMDR心理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治疗师迅速移动手指,引导病人的目光左右移动。这种传统的通过人力操作的治疗手段,一方面加重了医生的工作负担(在美国的一些EMDR治疗师常患有肩周炎等工作病),而且不能使心理医生全神贯注的投入心理引导治疗的过程中。另一方面,医生的手动引导也存在引导速率控制不准确等相关问题,从而不能很好的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眼动脱敏和再加工治疗仪,该治疗仪具有辅助EMDR心理治疗师更便捷的进行EMDR心理治疗的功能,以机器代替人力,一方面通过仪器替代心理治疗医师的手动指示来引导病患的注意力有规律的运动,大大减轻治疗医师枯燥繁重的体力工作。另一方面,通过仪器中软硬件程序的调节,可以更好的适应病人的个人情况,从而更好的达到预期的疗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329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