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蓝莓绿枝扦插催根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33326.1 | 申请日: | 2007-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2912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张长青;王进;高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31/00 | 分类号: | A01G31/00;A01G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锡瑜 |
地址: | 210097***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蓝莓 扦插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无性繁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蓝莓的绿枝扦插育苗方法。
二研究背景
蓝莓(Vaccinum ssp)是果树中的珍品,风味独特,可鲜食,也可加工各种系列食品,还可以用作花色素提取的原料。它在预防近视、增强心脏功能、抗癌、抗心血管疾病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国际粮农组织已将其列为了人类五大保健食品之一。
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国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栽培品种,并开始了相关推广工作。但苗木供应的不足限制了当前栽培面积的发展。实生繁殖的后代变异幅度大,不能保持品种的优良特性。组织培养繁殖资金投入大、技术要求高,不宜掌握和运用。因此扦插繁殖成为了一种理想选择。
检索现有技术,目前报道的蓝莓扦插技术均缺乏相关的催根研究,因此存在着30天内生根率低、繁殖周期长的不足。国内已有“桑树硬枝扦插催根技术”(申请号:94118096.4)申请,但关键技术点,特别是催根设施、催根基质、基质添加剂和催根环境要求等环节上均存在明显差异。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为蓝莓绿枝扦插提供一种操作简单、生根速度快、四季皆宜的催根方法。
技术方案为:
采用组织培养室为基本设施,三角培养瓶为基本容器,珍珠岩为基质;扦插前,对三角培养瓶、基质进行灭菌,对插条进行消毒;扦插时,在基质中添加PH值为4.5-5.3的磷酸盐缓冲液,对插条基部进行1000-2000毫克/升的吲哚乙酸浸沾10-20分钟处理;扦插后,盖紧瓶盖,进行保湿;控制培养室内的温度、湿度和光周期;1个月后进行移栽。
本发明中,催根设施为装备有空调、日光灯、紫外灯和培养架的植物组织培养室。催根使用的容器为植物组织培养使用的三角培养瓶。
本发明中,催根基质为珍珠岩,厚度为3-5厘米。添加的最佳催根缓冲液是PH值为4.5-5.3的磷酸盐缓冲液,使用的最佳量为10-15毫升。
本发明的催根环境为无菌环境。所用基质、容器、插条、添加剂均需消毒。所有操作要在无菌条件下完成。
本发明中,激素采用的是1000-2000毫克/升的吲哚乙酸,处理方法和时间为浸沾插条基部10-20分钟。
本发明中,采用的插条为带有1-2片叶子的2-3芽绿色茎段。
本发明中,催根温度为22-25℃之间,催根湿度控制在90%以上,催根光周期为14小时光照和10小时黑暗处理。
采用本方法,绿枝插条在催根后10-15天即开始生根,30天后90%的插条可出现1条以上的根系,最长可达到5厘米以上(附图)。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绿枝插条的生根率高,可达90%以上,移栽成活率超过了95%;育苗时间大大缩短,繁殖效率明显提高;催根不受季节限制,实现了扦插苗的周年生产。
本发明解决了蓝莓传统扦插方法生根难、繁殖系数低的难题。
本发明所述方法可用于蓝莓扦插苗的培育;用于农业、医药生产中的蓝莓根培育。
四附图说明
图1:生根后的蓝莓插条
五具体实施方式
1.基质处理:将珍珠岩清水冲洗2小时后,晾干。按照每瓶3-5厘米高度的量分装后,添加PH值为4.5-5.3的磷酸盐缓冲液10-15毫升。在高压灭菌锅内灭菌消毒。
2.插条处理:采集田间半木质化新梢作为催根用的插条,用清水冲洗2小时后,再用0.1%升汞消毒10分钟,无菌水冲洗3次,剪成含2-3个芽的茎段,保留顶部1-2片叶。用过滤灭菌后的1000-2000毫克/升的吲哚乙酸浸沾插条基部10-20分钟后,扦插催根。
3.环境控制:在密闭的培养室内利用空调将温度恒定在22-25℃之间,利用继电器将日光灯的开闭时间设置为8:00开启,22:00关闭。瓶内湿度控制在90%以上,不足时添加磷酸缓冲液。30天后,开始移栽。
4.移栽
移栽前,提前3天打开瓶盖,进行催根苗锻炼。移栽时,用镊子小心取出幼苗,洗干净,定植于草炭与石英砂之比为1-3∶1的基质中,在完全封闭的塑料棚中于组培室内度过15天。其间保持棚内湿度100%。之后移入田间,并在密封的塑料棚中保持湿度80%、透光度70%情况下度过5天,开始放风。15天后,揭去棚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333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