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电池组用充电器保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33492.1 | 申请日: | 2007-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8379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1 |
发明(设计)人: | 吴鸿大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建湘 |
主分类号: | H02J7/04 | 分类号: | H02J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99江苏省无锡市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 电池组 充电器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器保护电路。具体说,是用来为锂离子电池组充电的充电器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锂离子电池组正逐渐地应用于电动自行车和一些动力设备上。在锂离子电池组生产行业都知道,锂离子电池组具有高达几十伏甚至上百伏的电压值和高达几十安时甚至上百安时的高容量。给这种锂离子电池组充电时,如果出现短路或极性接反情况,就会产生巨大的冲击电流而烧坏充电器。又由于这种锂离子电池组的电压较高,当先接通充电器电源,后将充电器与电池组连接在一起进行充电时,充电器的输出电压与电池组间会有几十伏的电压差,使得充电器与电池组连接的瞬间会产生打火或起弧,而打火或起弧可产生强烈的电流冲击和电磁辐射,从而对充电器和锂离子电池组内部的均衡电路带来危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充电器保护装置。这种充电器保护装置,不仅可避免充电器被烧坏的情况发生,还不会危害充电器和锂离子电池组内部的均衡电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组用充电器保护装置含有分压器和充电电流传感器。其特点是还包括超压检测模块、欠压检测模块、开关闭合条件检查模块、电流归零检测模块、复位脉冲生成模块和保护开关。锂离子电池组的两个电极分别与超压检测模块和欠压检测模块的输入端相连,超压检测模块和欠压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开关闭合条件检查模块的输入端相接,而开关闭合条件检查模块的输出端又与保护开关的输入端相连。电流归零检测模块中有电流检测器,充电电流传感器与电流检测器相连,电流归零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复位脉冲生成模块的输入端相接,复位脉冲生成模块的输出端又与保护开关相连接。
采取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组用充电器保护装置除了分压器外,还包括超压检测模块、欠压检测模块、开关闭合条件检查模块、电流归零检测模块、复位脉冲生成模块和保护开关;锂离子电池组的两个电极分别与超压检测模块和欠压检测模块的输入端相连,超压检测模块和欠压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开关闭合条件检查模块的输入端相接,而开关闭合条件检查模块的输出端又与保护开关的输入端相连。电流归零检测模块中有电流检测器,充电电流传感器与电流检测器相连,电流归零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复位脉冲生成模块的输入端相接,复位脉冲生成模块的输出端又与保护开关相连接。
该锂离子电池组用充电器保护装置相当于一个控制开关,在电池组未与充电器连接前,这个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当电池组与充电器相接后,由保护装置来对电池组的电压进行检测,若电池组的电压低于可充电的最小额定电压值,或者电池组的电压超过额定的最大可充电电压时,则开关不能闭合。也就是说,当电池组电压处在设定范围内时,开关才处于闭合状态,进行充电。同时,在充电过程中若发生电池组电压不在设定范围内或者充电电流向零跳变时,开关会立即恢复到断开状态。因此,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组用充电器保护装置不仅可防止那些短路、反接或打火等意外的情况发生,而一旦发生这些意外情况时,又能迅速切断充电回路,从而避免了对充电器或锂离子电池组带来的危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组用充电器保护装置方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组用充电器保护装置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组用充电器保护装置由分压器、充电电流传感器、超压检测模块、欠压检测模块、开关闭合条件检查模块、电流归零检测模块、复位脉冲生成模块和保护开关组成,锂离子电池组的两个电极分别与超压检测模块和欠压检测模块的输入端相连,超压检测模块和欠压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开关闭合条件检查模块的输入端相接,而开关闭合条件检查模块的输出端又与保护开关的输入端相连。电流归零检测模块中有电流检测器,充电电流传感器与电流检测器相连,电流归零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复位脉冲生成模块的输入端相接,复位脉冲生成模块的输出端又与保护开关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建湘,未经冯建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334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