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桥梁搭板脱空的浅层注浆加固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34131.9 | 申请日: | 2007-10-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895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30 |
发明(设计)人: | 于心然;于悟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心然 |
主分类号: | E01D22/00 | 分类号: | E01D22/00;E02D37/00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静巧 |
地址: | 223800江苏省宿迁市宿城***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桥梁 脱空 浅层注浆 加固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路桥梁地基的修复充实加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桥梁搭板脱空的浅层注浆加固技术。
背景技术
桥梁搭板位于桥面与桥头路面之间,桥梁搭板一端支撑在桥台上,另一端支撑在路面基层上。公路桥梁建成后投入营运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桥台与桥梁搭板下的填料之间出现的沉降差异,会使得桥梁搭板底部路基填料中出现层状空洞或楔形空洞,这种状况可称之为桥梁搭板脱空。桥梁搭板脱空将导致车辆每行至于此,便会发生“桥头跳车”,危及行车安全。因而,必须对桥梁搭板脱空处进行充实加固处理。目前,公知的采用注浆进行加固的技术主要适用于:工程施工前对地基进行预处理,这种地基注浆加固处理深度往往超过10米、几十米、甚至更深;还适用于:工程竣工后对地基进行补强加固处理,如桥头地基出现明显沉降、桥头地基及路基强度明显降低,而需要对桥头地基或路基注浆的,但其注浆加固深度一般也超过5米。以上情况,均需使用专门的深部注浆施工机械实施。而对于工程竣工后结构物的近表面层,如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块下、深约25-30cm出现的空洞也可以进行补强加固处理,所不同的是它的注浆设备的性能低(钻孔深30cm左右,注浆压力小于1.0MPa)。本发明所称的桥梁搭板脱空的深度范围一般为40-90cm,是上述几种加固处理方法所没有涉及到的深度,而且在这个深度范围内还存在多层脱空的现象,其脱空的范围和脱空形态更是现有技术所没有涉及到的。因而,应用上述的成熟注浆技术对桥梁搭板脱空进行加固处理显然是不行的。现阶段,对桥梁搭板脱空最积极的处理办法是先将已被车辆压碎或压断的原有搭板及其底部松散层清除掉,然后重新分层填筑,再重新浇注新的搭板,并恢复搭板上部的路面结构层。这种对搭板脱空的处理措施存在着需中断交通、工期较长、修缮费用较高等突出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提出了一种桥梁搭板脱空的浅层注浆加固技术,目的在于在不中断交通(实现边通车边施工)的前提下,以最快的速度,实施对脱空部位的充实加固处理,满足路桥的行车要求。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步骤是:
(一)判断搭板脱空的范围和脱空形态。采用地质雷达等无损检测、钻探取芯分析、进行理论计算推定的综合判断方法;
(二)根据脱空的范围和脱空的形态,及桥梁的宽度和搭板的长度,在搭板上布设并钻进注浆孔位。注意在脱空区位上方的搭板上加大布孔密度;
(三)浆料制作与调配。其浆料的配比,须满足利于压入和流淌要求以及成型后的强度要求;
(四)注浆。控压注浆,压力由小渐变至大,再由大渐变至小;
(五)封孔、养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一)本发明可不中断交通运行,车辆无须借道分流,可以边通车边施工;
(二)本发明通过地质雷达检测及钻芯取样对桥梁搭板脱空处理后的桥头进行检测证明实施效果良好,对空洞、空隙充填率达到近100%,浆液凝固后形成整体帷幕,增强了搭板底填料的密度和整体性,有效地提高了台背填土的力学性能;
(三)本发明施工工期短,通常一座桥梁搭板脱空充实加固仅需5个工作日,比现有搭板脱空处理工期缩短将近60工作日;
(四)本发明对一座桥梁搭板脱空处理投入不足2万元,比一座同规格桥梁现有的处理措施节约经费18-20万元左右;
(五)本发明操作步骤简易,注浆施工时可不必下注浆管,不需要大型钻孔机械和深部注浆设备;
(六)本发明方法不产生废料和垃圾,有益于环境保护。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所称的桥梁搭板位置的纵向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经雷达检测桥梁搭板脱空区呈层状分布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桥梁脱空区呈楔状形态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所述桥梁搭板脱空区在其搭板上布设注浆钻孔位的平面分布示意图;
附图5为本发明施工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称桥梁搭板1位于桥面2与桥头路面3之间,桥梁搭板的一端搁置在桥台4的上方,桥面受其梁21和桥台4的支撑。由于桥台4与桥头填料11之间必然产生的差异沉降,使得桥梁搭板1的底部填料中出现脱空区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心然,未经于心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341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码垛机
- 下一篇:在室内用旋转靶标测量电视经纬仪动态测角精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