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过滤材料及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34264.6 | 申请日: | 2007-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0678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15 |
发明(设计)人: | 沈雪松;李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9/16 | 分类号: | B01D39/16;B01D46/02;B32B5/26 |
代理公司: | 南通市永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葛 雷 |
地址: | 226009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过滤 材料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过滤材料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 对大气环境的质量要求将越来越高,为控制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 保护生活、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我国已于2004年开始 实施新修订的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分三时段规定了火电厂的大气污染 物排放限值,提出到2005年和2010年火电厂应执行的二氧化硫和烟尘 的排放限值,其中烟尘排放标准的低限值已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的标 准。而且今年(2007年)中国环保产业协会袋式除尘委员会也起草了新 的袋式除尘器用料及滤袋的国家标准,来进一步规范过滤袋市场,提高 我国过滤袋产品的品质,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新标准的起草和制定对我国目前无论是过滤袋产品的生产厂商还 是最终用户(新建的燃煤电厂及旧有的燃煤电厂)的除尘系统都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经采取最有效的切实可靠的除尘技术已势在必行。
利用针刺过滤毡过滤粉尘的布袋除尘技术是一种高效的除尘技术。 它是利用针刺毡上形成的粉饼层来过滤粉尘,而常规的针刺过滤毡由于 孔隙较大,粉尘易切入滤料的深层而导致阻力上升较快,同时也很难保 证很好的捕集效率。也有采用针刺过滤毡复合PTFE薄膜来克服上述问 题,从而将粉尘截留在薄膜表面,实现了表层过滤。但是针刺过滤毡复 合PTFE薄膜生产工艺较为复杂。此外,很多工业烟气温度高、腐蚀性 强,这就要求我们的滤料朝着耐高温、耐腐蚀方面发展。
作为构成用于过滤从煤炭锅炉,垃圾焚烧炉或者金属熔炼炉等排出 的高温排气的过滤材料的纤维,使用由耐热性和耐化学药品性优良的聚 苯硫醚(以下简称为PPS)纤维,玻璃纤维,间位芳香族聚酰胺纤维(间 位芳纶纤维),PTFE纤维,聚酰亚胺纤维等非织造物构成的过滤材料。 尤其PPS纤维具有优良的耐水解性,耐酸性和耐碱性,因此广泛作为煤 炭锅炉的除尘用过滤袋使用。
在公开号CN 2907835Y中,在迎尘层(即过滤面层)和附着层(即 非过滤面层)中加入了玻璃纤维,由于玻璃纤维的耐折性差,在反复的 脉冲清灰下易折断从而影响滤毡的使用寿命;此外,在迎尘层中含有超 细耐高温合成纤维和玻璃纤维,在附着层是粗纤维和玻璃纤维的混合。 由于超细纤维和玻璃纤维的存在,滤毡的压力损失将比较高,透气量小, 使滤毡的清灰间隔减小,脉冲次数增多使滤毡的机械性能降低,从而使 用寿命减短。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既能克服现有针刺过滤毡由于粉尘易切入滤 料深层而导致阻力上升因而失效的缺点,又能提供一种不同于针刺过滤 毡复膜滤料而又能达到表层过滤效果的针刺复合过滤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滤性能好、机械强度高的一种过滤材 料及用途。
本发明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而采用了下述的方法。
一种过滤材料,有三层结构:过滤面层、非过滤面层、中间织物增 强层,其特征是:其中过滤面层是含有10wt%~90wt%平均直径在10μm 以下的耐热性纤维的纤维网,非过滤面层是由平均直径在10~20μm的 耐热纤维组成的纤维网,中间层为织物增强层。
过滤面层中还含有90wt%~10wt%平均直径在10~20μm的耐热性纤 维。
该过滤材料的孔隙率为40%-90%;
孔隙率(%)=(组成过滤材料纤维的密度(g/cm3)-过滤材料的密度 (g/cm3))/组成过滤材料纤维的密度(g/cm3)×100%。
根据JIS L 1096标准,该过滤材料的克重在400~800g/m2之间。
根据JIS L 1096标准,该过滤材料的引张强度在500N/5cm以上。
过滤材料纤维网表面是经过熔融处理的。
构成中间织物增强层织物的纤维为耐热性纤维,耐热性纤维优选短 纤维或长丝。
一种过滤材料在制备过滤袋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未经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342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