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兼具散热及自动断电功能的LED照明模组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34388.4 | 申请日: | 2007-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460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发明(设计)人: | 饶振奇;周德樟;施铭铨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聚力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29/00 | 分类号: | F21V29/00;F21V29/02;F21V25/10;H05B37/02;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明渡 |
地址: | 215152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兼具 散热 自动 断电 功能 led 照明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LED照明模组,特别是指一种兼具散热功能及自动断电功能的LED照明模组。
背景技术
LED照明模组由于较传统灯泡式照明装置具有更省电、使用寿命更长等优点,目前已被普遍应用于各种照明产品以及发光显示产品结构上。
LED照明模组在点亮运作时,会产生热度,且当LED照明模组的灯具数量越多、运作时间越长,所产生的热度也相对越高,一旦热度超过预定数值时,LED就容易因此而烧毁损坏;基于这个问题,目前业界所推出具有一定规模以上的LED照明模组,其结构上均进一步结合有散热风扇以辅助其散热降温。
如图1、2所示,为一种现有的LED照明模组10内部电路,其散热风扇11与电池组12之间的电路13设置成一并联回路,同时该LED 14与电池组12之间的电路15设置成另一并联回路,但此种电路设计在实际使用经验中却发现存在下述问题:
该LED照明模组10运作使用过程中,当其散热风扇11先烧毁时,由于LED 14与电池组之间的电路15为另一回路单元,故此时LED 14将持续点亮运作不受影响,然而,因散热风扇11已停止运作而丧失散热功能,因此LED 14将快速升温,且由于LED 14仍持续正常发亮运作,故使用者将无法察觉所隐藏的过热危机,进而造成其LED 14容易因过热而烧毁;再者,该LED 14的过热现象不仅对其本身造成威胁而已,还将连带造成周边相关构件快速质变而产生缩短整体照明模组使用寿命的严重问题。
针对上述现有LED照明模组设计及使用上所存在的问题点,如何研发出一种能够更具理想实用性的创新构造,已成为相关业界需加以思索突破的目标及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兼具散热及自动断电功能的LED照明模组,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当散热风扇先烧毁停止运作时,LED却不受影响仍持续运作,不断升温,LED最终会因过热而烧毁,使整体照明模组使用寿命缩短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兼具散热及自动断电功能的LED照明模组,所述LED照明模组包括电力供应单元、LED发光单元、散热构件以及连结该电力供应单元、LED发光单元、散热构件的电路,所述连结该电力供应单元、LED发光单元、散热构件的电路为一串联电路,以此使电力供应单元、LED发光单元、散热构件整合于同一回路单元中。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散热构件可为风扇。
2、上述方案中,所述散热构件可由风扇以及散热鳍片所构成,该散热鳍片系与LED发光单元相连结,散热鳍片将LED发光单元所产生的热量传导散发。
本发明解决问题的技术特点主要在于将连结电力供应单元、LED发光单元、散热构件的电路设为串联型态,并将电力供应单元、LED发光单元、散热构件三者整合于同一回路单元。由于上述创新独特设计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以当该散热构件烧毁损坏时,LED发光单元将能够自动断电关闭,进而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所提现有结构的问题点,有效避免LED发光单元因过热而烧毁的情形发生,达到安全防护、延长LED照明模组使用寿命的实用进步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现有LED照明模组的电路示意图;
附图2为现有LED照明模组的平面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LED照明模组的电路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LED照明模组的平面示意图;
附图5为本发明LED照明模组的结构实施形态简示图。
以上附图中:10、LED照明模组;11、散热风扇;12、电池组;13、电路;14、LED;15、电路;A、LED照明模组;20、电力供应单元;30、LED发光单元;40、散热构件;41、风扇;42、散热鳍片;50、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图3~5图所示,为本发明兼具散热及自动断电功能的LED照明模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此实施例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结构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聚力电机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聚力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343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设备缩容方法
- 下一篇:飘浮熔炼和浸没吹炼一体化的连续炼铜法及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