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互式短消息业务系统、语音交互中心及实现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35827.3 | 申请日: | 2007-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6154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1 |
发明(设计)人: | 黄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Q7/22 | 分类号: | H04Q7/22;H04M3/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51812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互式 短消息 业务 系统 语音 交互 中心 实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短消息业务系统及实现方法,尤其是一种针对交互式短消息的业务系统及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短消息业务是电信网络上的一项基本业务。现有的短消息业务完全是采用文本形式发送,传送的内容是文字,传送的方式是通过信令传送。点到点短消息业务包含MO(mobile originated,终端发起,简称MO)和MT(mobileterminated,终端终止,简称MT)两段流程。MO流程中,短消息发送终端通过通讯终端发送短消息至短消息中心。MT流程中,短消息中心将短消息发送至接收端。一次发送过程中,发送终端可收到两份回执。一份是短消息被成功送达短消息中心之后,短消息中心回送给发送终端的;另一份是短消息被成功递交给接收终端之后,短消息中心发送给发送终端的。发送终端可通过这两份回执来判断短消息的发送状态,是否有发送成功。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的实现短消息业务的方式至少存在如下缺陷:
(1)目前的短消息发送机制,发送者能知道对方终端有没有接收到,但不能知道对方有没有阅读过、有没有阅读完,对于许多重要的短消息,发送者希望接收者实时获知短消息的内容,而不是收到短消息一段时间后才阅读,而现有的短消息发送机制无法做到这一点。比如很多商务人士使用短消息来群发商务信息,如向下属下发工作指示。发送者是希望对方马上阅读,希望确切知道对方有没有阅读过、有没有阅读完短消息内容的。
(2)目前的短消息发送机制,如果发送者希望接收者反馈信息,只能由接收者再发起一条短消息,短消息内容需要输入,比较麻烦,容易出错。本 发明能提供简单的反馈机制。
(3)目前的短消息机制,没有交互性。接收者在接收短消息的时候,没法通过话音(说话)方式及时反馈信息,除非发起一个呼叫给发送者。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交互式短消息业务系统及实现方法,通过语音的方式向接收终端播放短消息,使得接收者获知短消息的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互式短消息业务系统,包括:
交互式短消息业务中心,用于接收交互式短消息,根据交互式短消息携带的信息,向语音中心发出试呼指令,并将交互式短消息的试呼结果通过信令网关下发文字短消息给发送终端;
语音中心,用于对接收终端执行试呼操作,并在试呼成功后,通过语音的方式向接收终端播放短消息,在播放过程中,根据发送所述交互式短消息的发送终端的定制要求,收集所述接收终端的接听情况的相关信息,并将所述接听情况的相关信息发送给所述交互式短消息业务中心,供所述交互式短消息业务中心将所述接听情况的相关信息反馈给与所述交互式短消息对应的发送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交互式短消息业务实现方法,包括:
接收发送终端发送的交互式短消息,向交互式短消息接收终端执行试呼操作,通过文字短消息的方式向所述发送终端反馈试呼结果,如果试呼成功,则通过语音的方式向接收终端播放短消息;
收集所述接收终端的接听情况的相关信息,并将所述接听情况的相关信息反馈给与所述交互式短消息对应的发送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交互式短消息语音中心,包括:
试呼模块,用于接收试呼指令,并根据试呼指令对所述接收终端执行试呼操作,通过文字短消息的方式向所述发送终端反馈试呼结果;
文字短消息语音播放模块,用于在试呼成功后,以文语转换的方式将接收到的文字短消息向接收终端播放;并在播放完短消息内容之后,根据反馈方式播放相应的附加提示内容,以提示接收终端反馈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交互式短消息语音中心,包括:
试呼模块,用于接收试呼指令,并根据试呼指令对所述接收终端执行试呼操作,通过文字短消息的方式向所述发送终端反馈试呼结果;
语音短消息录制模块,用于与所述发送终端建立呼叫连接,录制语音方式的交互式短消息;
语音短消息播放模块,用于在试呼成功后,以播放录音的方式,向所述接收终端播放所述语音方式的交互式短消息,并在播放完短消息内容之后,根据反馈方式播放相应的附加提示内容,以提示接收终端反馈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358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