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型船艇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36074.8 | 申请日: | 2007-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038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阿部信太郎;熊坂刚志;花井俊则;岩上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3H21/30 | 分类号: | B63H2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党晓林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型 船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构成船艇下部的壳体的后部安装喷射泵的小型船艇。
背景技术
已经公知有如下所述的小型船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构成船艇下部的壳体的后部安装喷射泵,并从该喷射泵的后端部向后喷射水,从而在水上滑行。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98973号公报(图2)
在专利文献1的图2中,小型水上艇10在艇体11(标号使用该公报的标号。以下相同。)的艇底28上具备吸入口29,在构成艇体11下部的壳体的后部具备喷水推进机17(以下称为“喷射泵17”。)。而且,将吸入口29延伸设置到喷射泵17,使喷射泵17旋转,从而将从吸入口29吸入的水向后喷射。
但是,在水中使喷射泵17的叶轮32旋转时,在叶轮32的表面附近和背面附近之间产生压力差。在压力变低的低压区域,有时产生空穴(空洞)。因该空穴,而使喷射泵17内的压力变化,并在喷射泵17上产生振动。该振动经喷射泵室16的壁部30而传递到艇体11,使艇体11振动,影响滑行时的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可抑制艇体的振动、噪音的小型船艇。
根据方案1的发明,小型船艇在构成船艇下部的壳体的后部设置有凹部,在该凹部中容纳喷射泵,小型船艇的特征在于,在将喷射泵安装于壳体的泵安装部上,附设有动态阻尼器。
在根据方案2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喷射泵经止推板而安装在壳体上,动态阻尼器在泵安装部中设置于将止推板安装于壳体的板安装部上。
在根据方案3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通过将喷射泵安装在壳体上的螺栓而将动态阻尼器一起紧固起来。
在根据方案4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动态阻尼器设置于壳体的内侧。
在根据方案1的发明中,由于在泵安装部上附设有动态阻尼器,所以喷射泵的振动传递到泵安装部,且传递到泵安装部的振动由在泵安装部上附设的动态阻尼器所吸收。由于用动态阻尼器来吸收喷射泵的振动,所以传递到壳体的振动减小,从而可抑制艇体的振动、噪音。由于抑制了艇体的振动、噪音,所以可提高滑行时的舒适性。
在根据方案2的发明中,由于在将止推板安装于壳体的板安装部上,附设有动态阻尼器,所以喷射泵的振动传递到板安装部,并可由附设在板安装部上的动态阻尼器所吸收。
在根据方案3的发明中,由于通过将喷射泵安装在壳体上的螺栓而一起将动态阻尼器紧固起来,所以不需要安装动态阻尼器的专用螺栓,并可避免部件数量的增加。
在根据方案4的发明中,由于动态阻尼器设置在壳体的内侧,所以可有效抑制传递到壳体内侧的喷射泵的振动。并且,动态阻尼器不受水造成的影响。
例如,当在壳体外侧配置动态阻尼器的情况下,有可能发生海藻等异物在水中缠绕在动态阻尼器上的不良情况。
这一点,若根据本发明的方案4,可消除海藻等异物缠绕在动态阻尼器上的不良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小型船艇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泵安装部的剖面图。
图3是说明附设在泵安装部上的动态阻尼器的图。
图4是第一实施例的动态阻尼器的立体图。
图5是图4中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6是第二实施例的动态阻尼器的立体图。
图7是图6中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8是说明将第三实施例的动态阻尼器安装在泵安装部上的立体图。
图9是沿图8中9-9线的剖面图。
图10是第四实施例的动态阻尼器的立体图。
标号说明
10:小型船艇;11:壳体;11k:壳体的后部;16:凹部;17:泵安装部;21:喷射泵;41:止推板;42:板安装部;45、45B、45C、45D:动态阻尼器;46: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来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优选方式。再有,附图是在标号的朝向上进行观察。
图1是本发明的小型船艇的侧视图,小型船艇10具备:由构成船艇下部的壳体11及将甲板12安装在该壳体11上部而形成的艇体13;在该艇体13的前部设置的燃料箱14;在该燃料箱14的后方设置的发动机15;在该发动机15的后方且在壳体11的后部11k上设置的凹部16;在该凹部16的前壁部18上设置的泵安装部17;在该泵安装部17上安装的喷射泵21;在燃料箱14的上方安装的操舵把手22;以及在该操舵把手22的后方安装的跨座式坐席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360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