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焦透镜及投影仪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36173.6 | 申请日: | 2007-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404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川上悦郎;手岛康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15/177 | 分类号: | G02B15/177;G02B9/10;G02B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敬强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焦 透镜 投影仪 装置 | ||
1.一种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
其从放大侧依次由整体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及整体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构成;通过上述第一透镜组从广角端到中间区域沿光轴从放大侧向缩小侧方向移动,而从中间区域到望远端沿光轴从缩小侧向放大侧方向移动,上述第二透镜组从广角端到望远端沿光轴从缩小侧向放大侧方向移动而实现整个透镜系统的变焦;关于上述第一透镜组所设定的焦度满足下述条件式(1),关于上述第二透镜组所设定的焦度满足下述条件式(2),关于广角端的上述第二透镜组的缩小侧所设定的空间的大小满足下述条件式(3);
(1)-1.1<fw/fI<-0.5
(2)0.35<fw/fII<0.6
(3)1.7<dwII<fw
其中,fw:广角端的整个透镜系统的合成焦距,
(在距第一透镜组的最放大侧面的放大侧物体距离为1700mm处对焦状态)
fI:第一透镜组的合成焦距,
fII:第二透镜组的合成焦距,
dwII:广角端的第二透镜组与DMD等的盖玻片之间的空气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透镜组从放大侧依次配置第1a透镜组及第1b透镜组而构成;上述第1a透镜组从放大侧依次配置向放大侧为凸的凹凸透镜形状并具有负的光焦度的透镜(以下称为负透镜)、负透镜及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以下称为正透镜)而构成;上述第1b透镜组配置最放大侧的折射面为朝向缩小侧的强的凹面,最缩小侧的折射面为朝向缩小侧的凸面的1枚至3枚透镜而构成;关于上述第1a透镜组所设定的焦度满足下述条件式(4),关于上述第1b透镜组所设定的焦度满足下述条件式(5),关于上述第一透镜组的光轴上的尺寸满足下述条件式(6);
(4)-0.8<fw/fIa<-0.1
(5)-0.45<fw/fIb<0.1
(6)1.2<TI/fw<2.4
其中,fIa:构成第一透镜组的第1a透镜组的合成焦距,
fIb:构成第一透镜组的第1b透镜组的合成焦距,
TI:在第一透镜组最放大侧所配置的透镜的放大侧面和在第一透镜组最缩小侧所配置的透镜的缩小侧面的光轴上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
关于在上述第1a透镜组最放大侧所配置的透镜的缩小侧面的形状满足下述条件式(7),关于构成上述第1a透镜组的各透镜所使用的玻璃材料的折射率特性满足下述条件式(8),关于构成上述第1a透镜组的各透镜所使用的玻璃材料的分散特性满足下述条件式(9),并且关于在上述第1b透镜组最放大侧所配置的透镜的放大侧面的形状满足下述条件式(10);
(7)0.85<fw/rIa2<1.6
(8)1.65<NIa
(9)VIaP-VIaN<-9.0
(10)-1.4<fw/rIb1<-0.8
其中,rIa2:在第1a透镜组最放大侧所配置的透镜的缩小侧面的曲率半径,
rIb1:在第1a透镜组最放大侧所配置的透镜的放大侧面的曲率半径,
NIa:构成第1a透镜组的各透镜的对d线的折射率的平均值,
VIaP:构成第1a透镜组的各正透镜的阿贝数的平均值,
VIaN:构成第1a透镜组的各负透镜的阿贝数的平均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未经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3617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