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整理箱打开防止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36214.1 | 申请日: | 2007-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287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谷尚善;坂口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7/06 | 分类号: | B60R7/06;E05C19/00;E06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季向冈;苏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整理 打开 防止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整理箱打开防止机构,考虑到因冲撞等的冲击引起的乘客和室内结构之间的二次冲撞,防止设置在装配面板上的整理箱的盖的打开。
背景技术
考虑到因冲撞等的冲击引起的乘客和室内结构之间的二次冲撞,例如,在美国的车辆室内冲击规定FMVSS201中规定:“根据S5.1(装配面板冲击)及S5.2(座椅靠背冲击)对将仪表板或座椅靠背进行试验时,将仪表板或座椅靠背处的车室背面部门关闭。”(摘录)
以往,为了应对这种规定,可知一种锁定机构,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当手套箱的盖受到外力时,就会将盖锁定为关闭状态。在该锁定机构中,为了不成为因盖受到外力发生变形而打开的状态,使用铝压铸件制等的刚性高的材料构成锁定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988 17号公报(第0042~0043段,及图5)
然而,在使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锁定机构时,存在因为依靠铝压铸件制来提高刚性而制造成本变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成本的整理箱打开防止机构,能够可靠地防止盖因受外力而导致意外打开。
为达成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为整理箱打开防止机构,该整理箱具有使盖相对于整理箱主体向上或向下旋转而开关整理箱主体的开口部的结构,所述打开防止机构防止上述整理箱中的上述盖因外力而被打开,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整理箱主体的开口部侧与上述盖的背面侧设置有卡定机构,该卡定机构在上述盖的全闭状态下且该盖已向内变形时,相互卡合而防止上述盖的打开。
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上述卡定机构在整理箱主体的开口部侧设置爪部,并在盖的背面侧的、在盖的全闭状态下与爪部相对应的部位上设置卡定部;在盖的全闭状态下,当外力作用在盖的表面时,盖向内变形,卡定部与爪部卡合,从而防止盖的打开。
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爪部设置在整理箱主体的开口部端的上侧表面及下侧表面的至少一个面上,盖为盖外表部与盖背面部相接合的结构,盖背面部具有延伸出至盖外表部侧的多节肋,多节肋中的上侧及下侧的肋之中,至少将与上述爪部相对应的部位的肋作为卡定部而构成。
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卡定部在接近爪部的一侧具有倾斜面,在盖处于全闭状态下,当外力作用在盖的表面时,爪部在倾斜面上滑动并与卡定部卡合。
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的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爪部设置在整理箱主体的开口部端的上侧表面,整理箱主体的开口部的下侧表面的边缘部通过设置肋而被增强,盖为盖外表部与盖背面部相接合的结构,盖背面部具有延伸至盖外表部侧的多节肋,将多节肋中的上侧的肋的、与爪部相对应的部位作为卡定部,卡定部在接近爪部的一侧具有倾斜面,在盖处于全闭状态下,当外力作用在盖的表面时,盖向内变形,盖的下端在开口部端的下侧表面的上侧滑动,并且卡定部与爪部卡合,从而防止盖的打开。
为达成上述目的,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的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轴,使盖旋转;臂部,隔有间隔地设置在盖的背面且由旋转轴支持,并使该盖旋转;锁定机构,通过设置在盖上的操作捏手的插销钩与设置在整理箱主体侧的插销承接部卡合,来维持盖的全闭状态。并且,旋转轴及臂部之中的至少一个具有脆弱部,并在盖的背面侧以与锁定机构邻接的方式设置有卡定部,在盖处于全闭状态下,当外力作用在盖的表面时,脆弱部断裂,卡定部与锁定机构卡合,从而防止盖的打开。
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发明,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脆弱部设置在旋转轴上,该旋转轴以朝向左右外侧的方式设置在整理箱主体的侧壁上。
发明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在盖处于全闭状态下,当外力作用在了盖的表面时,盖受外力而向内变形,通过设置在整理箱主体的开口部侧和背面侧的卡定机构相互卡合,从而防止盖部意外打开。在盖未向内变形的通常的情况下,卡定机构不进行卡合,而是与相对于整理箱主体盖一起向上或下转动,而开闭整理箱主体的开口部。
其结果为,可以提供一种整理箱打开防止机构,与现有技术那样的盖的锁定装置本身例如由铝压铸件制等的方法相比,其结构简单、使用材料的选择多、且制造成本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362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功率器件及其制造工艺
- 下一篇:船舶用燃油供给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