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及驱动该显示面板的设备和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36234.9 | 申请日: | 2007-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8808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8 |
发明(设计)人: | 金东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9G3/28 | 分类号: | G09G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韩明星;刘奕晴 |
地址: | 韩国京畿***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等离子体 显示 面板 驱动 设备 方法 | ||
本申请要求于2006年11月22日提交的第10-2006-0116048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和权益,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能够提高低灰度级的显示能力并能提高效率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驱动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是一种通过利用由气体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来显示字符或图像的显示装置。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用于显示图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和用于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多个驱动电路。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前面板,具有位于同一表面上的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后面板,与前面板间隔固定的距离,并具有垂直于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布置的寻址电极。放电气体填充在前面板和后面板之间。等离子体显示面板通过利用可见光线来显示期望的图像,其中,当通过电极输入电功率时,磷光体被通过放电产生的真空紫外线激发,在此过程中产生所述可见光线。
近来,随着高分辨率的图像介质的出现,要求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具有全高清晰度,即,要求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放电室间距(pitch)小于650μm。全高清晰度面板的效率(亮度与功耗之比)比低分辨率面板的效率低大约20%。具体地讲,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中包括的汇流电极位于放电室的可见光线发射范围内,因为有效光减少且功耗增大,所以使效率大大降低。此外,如果与汇流电极连接的透明电极形成得太大,则因为功耗大大增大且单位光(unitlight)也增大,所以存在低灰度级的显示能力降低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解决了这个问题以及其它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出现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低灰度级的显示能力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以及一种驱动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设备和方法。
通过对下面的内容进行审查,实施例的另外的优点、目的和特征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将被阐明,部分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或者通过实践实施例而获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方面,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前基底和后基底,彼此相对地布置;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在所述前基底上形成为具有透明电极和汇流电极;寻址电极,沿与所述扫描电极和所述维持电极彼此交叉的方向形成在所述后基底上;障肋,布置在所述前基底和所述后基底之间的空间中,从而形成多个放电室。所述透明电极的总面积中透射可见光线的透明电极的净面积(ST)与所述放电室的面积(SC)之比为0.51≤ST/SC≤0.83。
透明电极的净面积可以是透明电极的总面积中不与所述汇流电极叠置的面积。
障肋可包括:垂直障肋,与所述寻址电极平行地布置;水平障肋,布置在与所述垂直障肋垂直的方向上,并在沿着所述寻址电极的延伸方向相邻的放电室之间形成空间,从而形成非放电室。
透明电极可具有300nm至1000nm的厚度。
可以采用ITO(铟掺杂的氧化锡)或ATO(锑掺杂的氧化锡)形成透明电极。
可以采用包含PbO、B2O3、SiO2和Al2O3的化学复合物形成障肋。
K2O、BaO和ZnO中的至少一种被添加到障肋。
混合气体例如He-Ne-Xe被注入到所述放电室的内部,放电气体的压力为360托至500托。
可采用具有线宽为60μm至80μm且厚度为3μm至7μm的Ag的无机复合物来形成汇流电极。
所述放电室的间距可小于65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SDI株式会社,未经三星SDI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362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