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碾压混凝土满管溜筒垂直输送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36579.4 | 申请日: | 2007-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886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古亭;刘金华;刘辉;王仁平;吕孟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闽江工程局 |
主分类号: | F17D1/13 | 分类号: | F17D1/1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3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碾压 混凝土 满管溜筒 垂直 输送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碾压混凝土满管溜筒垂直输送技术,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型的垂直输送碾压混凝土的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福建龙岩白沙水电站碾压混凝土大坝在碾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到工程环境以及岸边地形的限制,碾压混凝土无法采用汽车直接入仓。通常垂直输送采用布置缆机、门机、负压溜槽、皮带机等形式的混凝土入仓方案。白沙工程规模相对较小,不可能投入缆机等大型设备,采用负压溜槽垂直输送施工工艺,其优点是速度快,缺点是布置比较困难,投入较大。皮带机输送施工工艺,其优点是速度快,缺点是极易造成水泥浆的损失,且造价和运行成本较高,出现故障会造成浇筑中断,影响施工连续性。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和发展,并有所突破地采用碾压混凝土满管溜筒垂直输送技术作为碾压混凝土垂直输送的施工工艺,这种施工工艺优点是:结构简单,安拆方便,作业连续性强,混凝土由于采用满管封闭输送,骨料分离控制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还可以有效地解决输送过程中的温控问题。可多级组合布置,可以改变满管溜筒输送角度,输送速度快,造价低。
从包括中国专利在内的有关资料检索查新表明,目前国内外尚无碾压混凝土满管溜筒垂直输送技术的施工工艺以及尚未在同等的碾压混凝土大坝中使用这种施工工艺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碾压混凝土垂直输送和提高碾压混凝土垂直输送速度,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碾压混凝土满管溜筒垂直输送技术。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利用满管原理和混凝土重力作用,运用到垂直输送技术上。本发明包括设计思路,满管溜筒、上下储料箱的设计、制作、安装和运行。本发明碾压混凝土满管溜筒输送技术的设计关键四要素,即溜筒的直径、单节长度、型式、进出料弧门装置。本发明碾压混凝土满管溜筒垂直输送技术设计思路是利用满管落料原理,在满足入仓强度的前提下,制作和安装应该简单方便,同时便于运行和维修,垂直输送混凝土应下料顺畅,避免堵管,尽量减少骨料分离和VC值的损失,降低制造成本,节约造价,制造安装工期要短。利用满管溜筒封闭性能,通过外围增加保温材料,可以有效地解决输送过程中的温控问题。
满管溜筒安装在桁架上,传力于基础。满管溜筒设计包括:直径设计、单节长度设计、溜筒型式设计和材料选用等。①直径设计:根据仓面入仓强度的要求、物料在满管溜筒中的不起拱等进行确定;②单节长度设计:考虑浇筑层高、满管溜筒安装倾角、维修和装拆的方便;③型式设计:考虑满管溜筒检修的需要,采用一节全圆筒和一节由两个半圆拼装成的检修筒交替安装的型式,全圆溜筒和检修筒之间采用螺栓连接,钢板采用A3钢或耐磨材料,利用卷板机根据需要加工成全圆或半圆。
满管溜筒进料装置为上储料箱,上储料箱由受料斗、进料弧门及支撑架等组成。上储料箱的容积由自卸汽车一次运输量加储料系数确定,箱体呈漏斗状,采用A3钢板焊接而成,下口尺寸600×600mm;上储料箱下口接满管溜筒,混凝土通过进料弧门的开启下落至满管溜筒,进料弧门为电动控制,同时可以及时处理进料堵塞及其它意外故障。下储料箱由受料斗、出料弧门及受料斗支撑架等组成,下储料箱其结构与上储料箱结构相类似,出料弧门采用电动控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目前国内碾压混凝土垂直运输主要采用皮带机、负压溜槽等方法,采用碾压混凝土满管溜筒垂直输送技术输送混凝土,由于是满管封闭输送,可以有效地控制骨料分离,其VC值损失小,由于碾压混凝土在管内输送,可以减少碾压混凝土自身温度受外界温度产生变化。而且具有结构简单,安拆方便,施工作业连续性强,可多级组合布置,可以改变满管溜筒输送角度,输送速度快,造价低。该项技术已成功应用于福建龙岩白沙水电站碾压混凝土大坝工程。从大坝外观和质量检测来看,碾压混凝土坝表面未发现裂缝,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设计和规范的要求。其经济指标较其他输送更好。目前,由闽江工程局承建施工的贵州光照水电站碾压混凝土大坝正在采用该项技术。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碾压混凝土满管溜筒垂直输送技术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上、下储料箱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满管溜筒结构图
图中上储料箱1,满管溜筒全圆筒2,满管溜筒检修筒3,下储料箱4,支撑架5,受料斗6,受料斗支撑架7,进出料弧门8,连接板9,肋板10,螺栓孔11,半圆检修筒12,螺栓孔13。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上储料箱1容积为8.6m3;满管溜筒全圆筒2和满管溜筒检修筒3直径采用D=600mm,为圆形断面,单节长度采用1950mm/节,浇筑高度每升高3.0米拆除两节;下储料箱4容积为3.6m3;支撑架5为2英寸钢管;受料斗6为6mm钢板;受料斗支撑架7为∠100×10型钢;进出料弧门8为气动弧门;连接板9为6mm钢板;肋板10为6mm钢板;螺栓孔11为φ170;半圆检修筒12为两个R=300mm半圆筒组成;螺栓孔13为φ17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闽江工程局,未经中国水利水电闽江工程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365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