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拾取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36901.3 | 申请日: | 2007-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448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长井史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11B7/135 | 分类号: | G11B7/135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许海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拾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合于使用具有多层的信息记录面的光盘的光拾取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以DVD为代表的光盘能以高密度记录大量的信息信号,故在音频、视频、计算机等的多个领域中越来越多地得到了利用。特别是在最近,为了适应记录容量的进一步增大的要求,开发了设置多层的信息记录面的光盘,已实现了上市。
但是,在设置了多层信息记录面的光盘中的各记录重放面间的距离减小了的情况下,在记录重放用的光束对某一个记录重放面进行了聚光时,来自该记录重放面的反射光受到来自邻接的记录重放面的反射光的影响,存在作为噪声来识别的危险。与此不同,已知有通过组合具有带有不同的偏振特性的2个区域的2片波长片来抑制噪声的光拾取装置(参照非专利文献1)。
【非专利文献1】第6次光盘恳谈会程序讲演资料「使用了光子结晶的多层光盘的层间分离检出」小形哲也著,平成18年3月17日
在此,在非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的光拾取装置中,从光盘的信息记录面反射了的光束在通过了第1波长片后,在第1波长片与第2波长片之间聚光,进而通过第2波长片,在通过偏振光光束分离器时除去噪声分量,只使正规的信号入射到光检测器上。然而,在非专利文献1的光拾取装置中,关于聚光透镜的倍率、第1波长片与第2波长片的间隔未作规定。
在这样的光拾取装置中,例如由于第1波长片与第2波长片的间隔或第1波长片与第2波长片的有效区域根据聚光透镜的倍率而变小,故存在分离正规的信号的光与噪声分量的光变得困难或第1波长片与第2波长片的对准变得困难的危险。相反,存在光拾取装置的结构根据聚光透镜的倍率而变大这样地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现有技术的问题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使用具备多层的信息记录面的光信息记录介质时能有效地除去噪声的光拾取装置。
与本发明有关的光拾取装置是通过将来自光源的光束经物镜聚光在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多层的信息记录面的某一层上来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的光拾取装置,具有:光源;将来自光源的光束聚光在上述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多层的信息记录面的某一层上的物镜;以夹住光轴的方式具备第1光学区域和第2光学区域的第1光学元件;以夹住光轴的方式具备第3光学区域和第4光学区域的第2光学元件;入射从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反射了的光束并在上述第1光学元件与上述第2光学元件之间进行聚光的聚光元件;偏振光分支光学构件;以及光检测器,
通过了上述第1光学区域和上述第4光学区域的主光束以及通过了上述第2光学区域和上述第3光学区域的主光束的偏振方向是第1方向,
通过了上述第1光学区域和上述第3光学区域的副光束以及通过了上述第2光学区域和上述第4光学区域的副光束的偏振方向是与上述第1方向不同的第2方向,
在用上述聚光元件使从信息记录面反射了的光束聚光了时的倍率和上述物镜的光信息记录介质一侧的数值孔径NA满足既定的条件。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原理的图。
图2是概略地表示对作为具有多层的信息记录面的光信息记录介质(也称为光盘)的DVD能适当地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的本实施形态的光拾取装置PU1的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作为第1光学元件的第1波长片OE1和作为第2光学元件的第2波长片OE2的斜视图。
图4是与第2实施形态有关的光拾取装置PU2的概略结构图。
图5的(a)是表示使用了BD作为光盘的情况的倍率与最大间隔的关系的图,(b)是表示倍率与有效区域的关系的图。
图6的(a)是表示使用了HD DVD作为光盘的情况的倍率与最大间隔的关系的图,(b)是表示倍率与有效区域的关系的图。
图7的(a)是表示使用了DVD作为光盘的情况的倍率与最大间隔的关系的图,(b)是表示倍率与有效区域的关系的图。
图8的(a)是表示使用了BD作为光盘的情况的光盘的层间距离与最大间隔的关系的图,(b)是表示光盘的层间距离与有效区域的关系的图。
图9的(a)是表示使用了HD DVD作为光盘的情况的光盘的层间距离与最大间隔的关系的图,(b)是表示光盘的层间距离与有效区域的关系的图。
图10的(a)是表示使用了DVD作为光盘的情况的光盘的层间距离与最大间隔的关系的图,(b)是表示光盘的层间距离与有效区域的关系的图。
图11是表示光盘的层间距离与波面像差的关系的图。
图12是表示第1光学元件和第2光学元件的结构例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未经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369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异步序列传输的系统唤醒方法
- 下一篇:芯片封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