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消息传递系统中的自动信息收集方法和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37174.2 | 申请日: | 2007-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009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04 |
发明(设计)人: | 李静;潘澈;刘学哲;徐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G06Q1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少杰 |
地址: | 美国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息 传递 系统 中的 自动 信息 收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消息传递系统收集信息,具体涉及消息传递系统中的自动信息收集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在当前的消息传递系统中,信息收集是一种重要的用途。当前的消息传递系统不提供智能功能来帮助信息请求者从特定信息提供者收集信息。可能的一种情景是:如果消息传递系统的用户(BOSS)想要完成一个需要其他10个人输入的报告,当前的消息传递系统只能支持该用户BOSS进行如下操作:步骤1,发送带报告模板的请求给这10个人;步骤2,等待每个个人的回复消息;步骤3,BOSS必须收集每个响应者的输入,并且将其汇总在一个文件中。从这个情景可见,BOSS在步骤3做出结论需要巨大的工作量。实际上,在步骤3的响应者的信息收集和做出结论可以由消息传递系统自动完成,因为响应者的信息不仅对BOSS可用而且对消息传递系统也可用,所以消息传递系统能够自动进行收集和做出结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息传递系统中的自动信息收集机制和系统。
通过自动信息收集机制,在用户想要从其他人收集信息时,只需要发送消息给各接收者,自动信息收集机制将从回复消息中自动收集信息,并且在完成收集任务后发送结果给该用户。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消息传递系统中的自动信息收集方法,包括:为信息请求人请求收集信息的消息,设置表示信息收集的标志和发起标志,并且产生用于标识该信息收集任务的唯一标识符,发送该消息;在对请求收集信息的该消息进行回复时,为回复消息设置回复标志,发送该回复消息,其中该回复消息中包含要求收集的信息;以及根据所述表示信息收集的标志和回复标志,从所述回复消息中,提取由所述唯一标识符标识的信息收集任务所要求收集的所述信息,并且整理在单个总览文档中,提供给所述信息请求人。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消息传递系统中的自动信息收集系统,包括:消息类型标记模块,用于为信息请求人请求收集信息的消息,设置表示信息收集的标志和发起标志,并且产生用于标识该信息收集任务的唯一标识符;在对请求收集信息的该消息进行回复时,用于为回复消息设置回复标志,其中该回复消息中包含要求收集的信息;消息收集器,用于收集消息,以便根据所述表示信息收集的标志和回复标志,识别对请求收集信息的消息进行回复的消息;以及信息整理器,用于从来自消息收集器的所述回复消息中,提取由所述唯一标识符标识的信息收集任务所要求收集的所述信息,并且整理在单个总览文档中,提供给所述信息请求人。
本发明的方法和系统将带来以下益处:
●使用户从处理大量回复消息的繁重工作中解放出来,节省用户的时间,无需打开每个回复消息并且合并需要的信息;
●提供整个收集过程的清晰视图;
●不影响接收者的体验(如仍然使用原来的电子邮件),他们不需要安装额外的工具;
●在企业范围不需要额外的工作来实现新的应用,并且没有对授权和访问控制的额外的管理成本,一切由当前邮件系统驱动。
附图说明
图1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自动信息收集系统的配置。
图2图示了在图1中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自动信息收集系统的操作流程。
图3图示了图1中所示的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自动信息收集系统在邮件服务器端的操作流程。
图4到图5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自动信息收集系统工作的一个实例,其中图4A到图4F图示了发起人部分的情形,而图5A到图5C图示了回复人部分部分的情形。
图6图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自动信息收集系统的配置。
图7图示了图6中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自动信息收集系统的操作流程。
图8图示了图6中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自动信息收集系统在服务器端的操作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意图在于在消息传递系统中提供一种自动收集信息的工具来提高效率。概括来说,本发明的的思想是:将要收集的信息以消息发送;从所有接收者获得回复;自动产生带有对回复者的统计报告的总览文档,同时将所有回复信息整理(consolidate)在单个总览文档中。
参见图1,说明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自动信息收集系统的配置。图1图示了本发明在电子邮件系统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未经国际商业机器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371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钒掺杂纳米二氧化钛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曝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