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活塞式耗能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37285.3 | 申请日: | 2007-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413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发明(设计)人: | 凌建军;黄鹂 | 申请(专利权)人: | 凌建军 |
主分类号: | F16F9/14 | 分类号: | F16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4023湖北省荆***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塞 耗能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体发生碰撞时所用的吸能耗能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活塞式耗能器,即可用于所有交通运输工具(如乘用车、商用车、机动车、三轮车、摩托车、火车、船舶、坦克、飞机、电梯、缆车等)的防撞,又可用于静止物体(如桥梁、轮船码头、车库、飞机库、房屋、立柱等)的防撞。
背景技术
机动车自1886年问世以来,给人类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因道路交通事故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全世界死于机动车事故的累计人数已超过20世纪死于战争的人数,到2006年为止全球因车祸死亡人数累计超过3200万人,同时导致数亿人受伤或致残。目前全球正在行驶的机动车高达7.2亿辆,尽管广泛采用了安全带、安全气囊等安全技术,每年仍有70多万人死于车祸,1000~1500万人受伤或致残,全球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约5180亿美元。由于占人口优势的发展中国家的机动车总数在迅速增加,全世界每年死于机动车事故的总人数还将增加,预计到2010年全球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每年将达100万人,伤残人数超过1500万,全球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将超过7000亿美元。
有时在交通事故中尽管发生了正面撞击或追尾,在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的保护下,没有人员伤亡,但却造成了机动车受损,甚至需要大修、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机动车报废,给车主和保险公司带来巨大损失,这是机动车保险费居高不下的最主要原因。
机动车交通事故在带来死亡、伤残的同时,还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几乎所有的驾车人和乘车人都遇到过因交通事故导致交通瘫痪的局面,从而导致人们无法赶上飞机航班或火车,导致人们上班、开会及商务谈判迟到或耽误。
机动车安全性时刻牵动着政府、企业、保险公司、驾车人、乘车人及家人的心,如何提高机动车的安全性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重大科研课题。
为了提高机动车、运动物体、静止物体的防撞性能,本申请人申请了一系列专利(专利号为200520131914.8;200710089275.7;200710089273.8;200710089917.3;200710089916.9;200710091293.9;200710135688.4;200710085185.0),这些专利可以使机动车、运动物体或静止物体在碰撞过程处于拉伸状态,巨大的撞击能量可由喷嘴式耗能器、活塞式耗能器来消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活塞式耗能器,其包括高压管、活塞缸、活塞、吸能耗能体外套、吸能耗能体、液压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压管与活塞缸相连并连通,所述的活塞缸与吸能耗能体外套相连,所述的活塞置于活塞缸内,所述的吸能耗能体置于吸能耗能体外套内,一端与活塞的底部相接触,另一端与吸能耗能体外套盖接触,所述的液压流体充满高压管和活塞缸的前部。
根据需要,可以在活塞与吸能耗能体之间安装施压杆,可以在活塞上增加密封环,可以在活塞缸内并与活塞前端接触的定位弹性元件。
当运动物体发生碰撞时,液压流体的压力将迅速上升,将推动活塞前进,活塞继而带动施压杆前进,从而致使吸能耗能体变形,从而达到消耗能量的目的。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1)将活塞缸一端与高压管固定相连,另一端与吸能耗能体外套固定相连
2)将活塞置于活塞缸内,一端安装施压杆,另一端与定位弹性元件接触。
3)将吸能耗能体置于吸能耗能体外套内,一端与施压杆紧密接触,另一端与吸能耗能体外套盖接触。
4)高压管、活塞缸的前部充满液压流体。
5)在活塞上安装密封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活塞式耗能器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活塞式耗能器第二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活塞式耗能器第三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活塞式耗能器第四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活塞式耗能器第五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活塞式耗能器第六实施方式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高压管1、活塞缸2、定位弹性元件3、密封环4、活塞5、施压杆6、吸能耗能体外套7、第一吸能耗能体8、吸能耗能体外套盖9、第二吸能耗能体10。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一种活塞式耗能器示意图;活塞式耗能器包括高压管1、活塞缸2、定位弹性元件3、密封环4、活塞5、施压杆6、吸能耗能体外套7、第一吸能耗能体8、吸能耗能体外套盖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凌建军,未经凌建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372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壳构件
- 下一篇:树状管路共享式热爆脉冲吹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