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铁心电抗器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38791.4 | 申请日: | 2007-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7365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25 |
发明(设计)人: | (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02 | 分类号: | H01F27/02;H01F27/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罗建民;张天舒 |
地址: | 831100新疆维***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心 电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抗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铁心电抗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单相铁心电抗器都是由单个日字形铁心,单个线圈套装, 这种结构对于一定电压、一定容量以下的产品是合适的,但是当电压 等级、容量达到一定程度(如电压等级为800KV、容量为100000kvar 的产品)后,随着产品的大型化,产品的宽度、高度尺寸进一步增加, 给电抗器的运输带来了困难。另外,由于产品本身的绝缘件爬电距离 是有限制的,并不是在一定绝缘距离下,可以允许电压无限制的增加。 当产品的电压等级进一步升高时,绝缘件所承受的爬电电压增加,会 给产品带来安全隐患。
另外,现有的电抗器中,线圈的出线是由固定在夹紧铁心上下 轭(日字形铁心的边框)上的绝缘板条支撑,当电压等级达到一定程 度时,它的爬电距离受到制约,绝缘板条对地的爬电电压大,容易造 成电抗器运行的不可靠。
此外,现有技术中用于放置变抗器器身的油箱箱壁为单层,这 种结构适用的系统电压和防止电抗器本体的噪声和振动有局限性,当 作用在铁心电抗器上的电压、容量达到一定程度时,由于运输和绝缘 材料的限制,单个铁心和线圈不能满足高电压、大容量产品的运输和 绝缘要求,相对于大容量产品的单个铁心的铁心饼的电磁力和其引起 的振动也难控制,同时铁心产生的振动和噪声通过固体和绝缘油传递 到油箱外侧,不能满足电力系统运行的环境环保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 提供一种装配相对简单、运输方便、漏磁损耗小、且运行可靠的铁心 电抗器。
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铁心电抗器包括电 抗器器身,其中,所述电抗器器身包括两个单独的器身,两器身组成 双器身结构,两器身内部的线圈联接在一起。
两器身内部的线圈联接在一起可以通过串联联接,也可以通过 并联联接。即两线圈的连接方式可以为串联,也可以为并联。
两器身内部的线圈通过串联联接在一起可以是第一器身中的线 圈即第一线圈的一端为进线端,第一线圈的另一端与第二器身中的线 圈即第二线圈的一端连接,第二线圈的另一端为出线端,形成串联联 接;串联也可以是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采用中部进线串联连接,即第 一线圈采用在线圈的中间部位进线,其两端部出线并且并联后作为第 二线圈的进线,第二线圈采用在线圈的中部进线,其两端部并联后出 线,第一线圈两端部并联后与第二线圈的中部进线串联。
当本发明两器身内的两个线圈串联时,在满足运输高度的前提下, 两线圈的线圈排列段数比单柱线圈的总段数增加,总的线圈高度增加, 使在工作电压下的线圈沿面的爬电距离大大增加,两个线圈共同承受 工作电压,保证了工作电压下的电抗器产品绝缘的可靠性。
两器身的线圈通过并联联接在一起可以是:线圈端部并联,即 两器身的两线圈的一端作为进线端并联在一起作进线端,两线圈的另 一端作为出线端并联在一起作出线端;并联联接在一起也可以是:第 一器身中的线圈即第一线圈与第二器身中的线圈即第二线圈都采用 中部进线,并且中部进线端并联连接,两线圈的上下两端并联在一起 后再并联作为出线端,即第一线圈采用在线圈的中部进线,其上下端 部出线并且并联,第二线圈采用在线圈的中部进线,其上下端部出线 并且并联,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两线圈的中部进线端并联,第一线圈 两端部与第二线圈的两端部并联联接作为出线端。
在满足运输和电气性能情况下可以采用并联的方式,当采用中部 进线的方式时,对线圈末端的绝缘水平要求不高。
当然,本发明线圈的连接方式决不限于上述四种连接方式。
优选的是,两器身的排列方式可以为平行排列,采用这种排列 方式可以使引出线(两线圈之间的连线)远离地电位,并且引出线的 电极直径可以缩小;或呈一字形排列,采用这种排列方式时电抗器两 器身内两线圈之间的漏磁互相干扰小。
当然,本发明电抗器两器身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排列方式。
两个单独的器身各包括一个日字形铁心,日字形铁心中部为多 个带有中心孔的铁心饼和多个气隙交叠而成的铁心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387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动机燃油供油实验装置
- 下一篇:保温节能系统抗冲击性能检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