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飞行器气动参数测试用带式传感器阵列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39506.0 | 申请日: | 2007-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5861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红;岳凤英;王恩怀;杨翠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9/00 | 分类号: | G01M9/00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毅 |
地址: | 030051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飞行器 气动 参数 测试 用带式 传感器 阵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飞行器气动参数测试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多参数、高密度数字化测试的传感器阵列。本发明的传感器阵列由带式传感器串联,再并联构成“丰”字结构的网络化结构模式。
背景技术
气动参数的测量对于飞行器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方法中,飞行器气动参数的测试是通过普通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振动传感器及应变片来测量飞行器表面的压力、温度、振动和应变。测试时,在飞行器模型表面打孔或将各传感器粘贴在飞行器表面后进行试验。通过飞行器表面的过孔,将各传感器与上位机进行物理连接,把测试到的数据传送给上位机进行纪录分析。
当飞行器上需要测试的点不多且分布不密集时,用这种传统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是可行的。但是,对于需要测试的点较多,且分布密集时,传统测试方法的缺点就显现出来:
1.由于要在飞行器表面打孔,破坏了飞行器的整体性能。同时,由于过孔影响了飞行器的强度,所以无法在实际飞行中测试,只能在风洞实验中进行。
2.一次风洞实验需要准备数百只不同功能的传感器,系统布线复杂、体积庞大,所以传统测试方法一次试验仅仅能够获取单一参数或几个参数,无法通过大面积多点测试来获取物理参数的分布场。
3.由于传感器的体积较大,严重影响了被测体自身的表面气动特性,而无法准确测得表面压力载荷场的分布。
同时,风洞实验也无法完全模拟真实飞行的气动环境,无法满足飞行器适应复杂气动条件的设计与实际验证的需求,这就直接影响着飞行器的精度、强度、速度、可靠性等重要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飞行器气动参数测试用带式传感器阵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总体测试装置采用由独立的8节点带式传感器串联然后再并联构成的“丰”字结构网络化模式的带式传感器阵列。
其中总体测试装置的基本组成单元是独立的测试节点(10)。相对独立的8个测试节点(10)组成一条带,称为带式传感器(20),x(x≤32)个带式传感器(20)串联在一起,组成包含有m(m≤256)个测试节点(10)的一行传感器测试带(30)。在每行传感器测试带(30)间都设置有一个行测试带信息管理模块(40),每一行内的测试节点(10)都通过专用总线与行内的行测试带信息管理模块(40)相连,行测试带信息管理模块(40)负责将整行的信息通过高速总线传输至弹载数据记录仪(50),行测试带信息管理模块(40)间共用高速总线。n行传感器测试带(30)平行排列组合在一起,构成由m×n个测试节点组成的带式传感器阵列。带式传感器阵列的电源通过共用的总线提供。
所述的测试节点(10)包括:薄膜应变电桥(1)、MEMS压力传感器敏感头(2)、MEMS加速度传感器敏感头(3)、温度传感器(4)、信号处理ASIC单元(5)以及包括有ADC(61)、逻辑控制单元CPU(62)、存储器FLASH(63)和专用总线控制接口(64)的一体化微处理单元MPU芯片(6)。
其中,所述的信号处理ASIC单元(5)首先分别与薄膜应变电桥(1)、MEMS压力传感器敏感头(2)、MEMS加速度传感器敏感头(3)、温度传感器(4)四个独立的芯片信号相连,对四路模拟信号进行调理,然后连接微处理单元MPU芯片(6),以对调理后的模拟信号进行数字处理。
所述的微处理单元MPU芯片(6)为数据采集、处理、存储与发送单元,由ADC(61)对接受的四路模拟信号进行A/D转换,之后输入至逻辑控制单元CPU(62)进行处理,接着输入至存储器FLASH(63),最后通过专用总线控制用总线接口(64)以专用总线形式发送至行测试带信息管理模块(40)。
所述的行测试带信息管理模块(40)包括:专用总线接口(41)、MPU内核(42)、FIFO(43)和高速总线接口控制器(44)。专用总线接口(41)以总线形式与每个测试节点(10)中微处理单元MPU芯片(6)的专用总线控制用总线接口(64)连接,由MPU内核(42)对数据进行收集后,输入至FIFO(43),最后通过高速总线接口控制器(44)和高速总线输入至弹载记录仪(50)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北大学,未经中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395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