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气除硫专用铁粉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39652.3 | 申请日: | 2007-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958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王惠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惠民 |
主分类号: | B22F9/04 | 分类号: | B22F9/04;B01D53/50 |
代理公司: | 山西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温彪飞 |
地址: | 045000山西省***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气 专用 铁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级别的铁粉,具体为一种大气除硫专用铁粉。
背景技术
目前,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越来越糟,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发达国家的大气污染十分严重。工业污染物的排放,使人类的生存受到严重的威胁。大气中大量的含酸气体形成了可怕的酸雨,肆无忌惮的破坏大地的绿色植被、植物、农作物并且严重的伤害着人类的身体。众所周知在干净清洁的大气中,痕量气体的组成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一定范围的大气中,出现了原来没有的微量物质,其数量和持续时间,都有可能对人、动物、植物及物品、材料产生不利影响和危害。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叫做大气污染。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尤其是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燃烧、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和生产的迅速发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同时也将大量的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的质量,
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业区域。所谓干洁空气是指在自然状态下的大气(由混合气体、水气和杂质组成)除去水气和杂质的空气,其主要成分是氮气,占78.09%;氧气,占20.94%;氩,占0.93%;其它各种含量不到0.1%的微量气体(如氖、氦、二氧化碳、氪)。
大气污染物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即天然污染物和人为污染物,引起公害的往往是人为污染物,它们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和大规模的工矿企业。
颗粒物:指大气中液体、固体状物质,又称尘。
硫氧化物:是硫的氧化物的总称,包括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三氧化二硫,一氧化硫等。碳的氧化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是氮的氧化物的总称,包括氧化亚氮,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三氧化二氮等。碳氢化合物:是以碳元素和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甲烷、乙烷等烃类气体。其它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类,含氟气体,含氯气体等等。
大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大气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对局部地区和全球气候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从长远的观点看,这种影响将是很严重的。燃料中含有各种复杂的成分,在燃烧后产生各种有害物质,即使不含杂质的燃料达到完全燃烧,也要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正因为燃料燃烧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破坏了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平衡,以至可能引发“温室效应”,致使地球气温上升。
大气被污染后,由于污染物质的来源、性质和持续时间的不同,被污染地区的气象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差别,以及人的年龄、健康状况的不同,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也不尽相同。大气中的有害物质主要通过下述三个途径侵入人体造成危害:
(1)通过人的直接呼吸而进入人体;(2)附着在食物上或溶于水中,使之随饮食而侵入人体;(3)通过接触或刺激皮肤而进入到人体。其中通过呼吸而侵入人体是主要的途径,危害也最大。
大气污染对人的危害大致可分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三种。特别是大气污染引发的“酸雨”,是腐蚀材料,损害森林,破坏水生和陆生生态环境,并造成农作物减产,酸雨对人体健康也造成直接影响。现在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默默而至的危害”和“死亡之雨”。现在“酸雨的标准。这个通俗、形象的用语,早已超过了它的词义。它应指的范围不单单是“雨”,而且包括雪、雾、露、雹、霰等各种形式的降水,因而从大气污染物沉降形式的角度又把“酸雨”称为“酸性降水”。由于沉降既包括“湿降,又包括“干降”,所以又称为“酸沉降”,再考虑到酸雨对整个环境的影响,为了更完整地表达“酸沉降”这个环境问题的概念,有人称为“环境酸化”。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这是由于溶解了二氧化碳的缘故),酸雨的pH小于5.6。
目前大气中的硫和氮的化合物大部分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其中燃烧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煤炭)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近一个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一直在上升,尤其是二次世界大战后上升得更快,从1950年到1990年全球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了约1倍,目前已超过1.5亿吨/年。全球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也接近1亿吨/年。在各国中,美国的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和氮氧化物排放量都是最多的,中国在二氧化硫排放上次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惠民,未经王惠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396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