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铈铁氧化物高温煤气脱硫剂及制备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39672.0 | 申请日: | 200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7763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14 |
发明(设计)人: | 郭波;常丽萍;苗茂谦;张志兰;谢克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K1/20 | 分类号: | C10K1/20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庞建英 |
地址: | 030024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物 高温 煤气 脱硫 制备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铈铁氧化物高温煤气脱硫剂及制备属于气体净化及脱硫剂制备领域,涉及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和燃料电池发电技术中的高温煤气净化剂以及以煤、石油、天然气为原料制备的化工原料气的脱硫净化剂的制备方法。
二、背景技术
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资源,在国内化石能源探明储量中,煤炭占92.7%。而煤转化为电能是煤炭利用的主要手段,但目前世界范围内燃煤发电普遍存在高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传统的火力发电效率只有30~40%,而利用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技术可将整体热效率提高到45%以上。因此IGCC技术以其环境友好性、经济性和高效性的特点,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重视。煤气净化是IGCC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其主要任务是除尘、脱硫及去除其他污染物。煤气化后的粗煤气中含有固体粉尘、硫化物、氮化物(如NH3)及气态碱金属等污染物,其中的硫化物若带入后续系统,不仅会腐蚀燃气轮机的叶片,损坏余热锅炉等设备,排出的废气还会污染环境。因此对煤气进行净化脱硫十分关键。对于IGCC系统,一般要求煤气里的H2S低于20~100ppm,而高温煤气热脱硫被公认为是最先进的脱硫方法。与传统的常温湿法脱硫相比较,高温干法煤气脱硫是直接在高温下将硫脱除,然后净化后的煤气以较高的温度进入燃气轮机,省去了冷却和加热等热交换过程以及昂贵的废水处理过程,充分利用煤的显热和潜热,使整个系统的热效率大大提高,并使硫回收弹性大,便于生产副产品硫磺或硫酸。高温煤气干法脱硫技术的研究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但在其工业化的进程中,仍存在有许多问题。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铈铁氧化物高温煤气脱硫剂及制备,目的在于针对目前高温煤气脱硫主要存在的循环稳定性差、再生困难及气氛效应严重等问题,提供一种机械强度高、抗粉化、脱硫效率高,气氛效应不显著,易再生,且制备方法简单的高温煤气脱硫剂。
本发明一种铈铁氧化物高温煤气脱硫剂,其特征在于是一种以自制的活性氧化铈和钢厂废料赤泥为主要原料,添加粘合剂、造孔剂组成的铈铁氧化物高温煤气脱硫剂,其主要活性成分为活性氧化铈和赤泥中的氧化铁,其含量为40~70wt%,SiO2 15~25wt%,Al2O3 3~10%,其余为微量的氧化钙、氧化镁和氧化钛。
上述的一种铈铁氧化物高温煤气脱硫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I、活性组分氧化铈经由热解硝酸铈制得,即硝酸铈盐在340~360℃下热解,保温时间14~16小时,冷却至室温;
II、粘合剂为膨润土、砖瓦土或含有不同硅铝比的层状化合物:
III、造孔剂为淀粉或木质素;
IV、赤泥(30~40wt%)首先在70~90℃下烘干3~8小时,冷却,与制得的活性氧化铈(20~40wt%),粘合剂(20~40wt%),造孔剂(3~10wt%)经研磨、完全混匀,加适量水捏合,用挤条机挤压制成圆柱型(φ3~5mm)的脱硫剂,自然风干或室温至95~100℃下烘干5~8小时,然后放入马弗炉中于650~850℃煅烧4~6小时,最后再经淬冷或自然冷却制成;
V、制成的铈铁氧化物高温煤气脱硫剂的活性评价是在固定床反应器内进行,反应器内径20mm,脱硫剂为φ3~5mm的正圆柱形,床层反应温度450~650℃,空速2000~3000h-1,反应气体组成为39%H2、12%CO2、27%CO、22%N2和水蒸汽,进口H2S浓度为2000~4000ppm,当出口H2S浓度超过200ppm时,即认为穿透,停止脱硫实验,待反应器降温至400℃左右,通入再生气体氧气和水蒸气对硫化后的脱硫剂进行再生,并循环使用。
本发明铈铁氧化物高温煤气脱硫剂及制备优点在于:解决了目前高温煤气脱硫主要存在的循环稳定性差、再生困难及气氛效应严重等问题,提供一种机械强度高、抗粉化、脱硫效率高,气氛效应不显著,易再生,且制备方法简单的高温煤气脱硫剂。该脱硫剂可用于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和燃料电池发电技术中的高温煤气净化脱硫及合成氨、合成醇、F-T合成油等C1化学和其它化工原料气的净化脱硫。
四、附图说明
图1为3#铈铁氧化物高温煤气脱硫剂在8次循环测试中硫化的预穿透时间比较图。
图中标号为:N--硫化循环次数;
t--硫化预穿透时间(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396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枣树叶柄培养直接成芽方法及其新型培养基
- 下一篇:找孔器